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2日   來源:青海日報

    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推動青海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整體發展環境有可能好于去年,但也可能是經濟形勢變化最為複雜的一年。我們要看到,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脆弱,我國經濟發展中不確定、不可預料的因素增多。我省自身發展基礎弱,抵禦風險能力不強,主導産業又主要集中在資源型的上遊産業,在宏觀經濟復蘇中呈現出明顯的滯後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壓力很大。我們還要看到,經過多年努力,我省經濟實力已登上一個新臺階,優勢産業和基礎設施明顯加強,新的增長點正在快速形成。今年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啟動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規劃,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支持青海等省藏區實現跨越發展,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在增多。綜上所述,我們面臨的形勢複雜多變,擁有的機遇也十分難得。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辯證把握。既要切實增強危機感,未雨綢繆,全力做好應對嚴峻形勢的準備;又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奮發有為,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中央“五個更加注重”的總體要求,著眼于推動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著力在加快速度、提升質量上取得新進展,在調整結構、轉變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改革開放、自主創新上邁出新步伐,在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GDP能耗降低6%以上。

    具體工作中,我們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一是堅持促進加快發展與轉變發展方式有機統一。解決青海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發展,我們追求的發展是好與快的統一。必須著力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降低消耗、保護環境,努力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實現跨越發展。二是堅持優化投資需求與擴大消費需求有機統一。增加投資需求與擴大消費需求對於青海發展尤為重要。必須做到加大投資規模與優化投資結構並重,提高收入與刺激消費並舉,形成投資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增強拉動經濟增長的合力。三是堅持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加快城鎮化有機統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區域協調,是青海面臨的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大力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動互促,形成經濟新的增長極。四是堅持加快科技創新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有機統一。科技創新和新興産業,是加快青海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統籌規劃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突破關鍵技術,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興産業發展,以新興産業發展帶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五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與促進發展有機統一。改革開放是青海破解發展深層次矛盾和難題的根本途徑。必須不斷消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建設,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六是堅持加快發展經濟和大力改善民生有機統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目的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最迫切的要求。必須不斷完善“小財政”支撐“大民生”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大力度,把惠民生的事情辦實辦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

    各位代表,雖然前進道路充滿坎坷,但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各族人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奪取勝利。實踐將會證明,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三、全力推動經濟較快發展,積極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把保持經濟較快發展與轉變發展方式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著力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工業是推動青海發展的主導力量,要有更大的作為。堅持傳統産業抓提升,優勢産業抓壯大,高新技術産業抓增量,深入實施八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計劃。重點抓好四個方面:一是加速培育市場主體。這是壯大經濟總量的關鍵所在。著力“扶大”。抓住當前市場格局重構的有利時機,支持大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開展兼併重組,鼓勵企業之間聯合發展。支持中央在青企業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加強與省外央企的合作,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帶動配套企業,聚集發展要素。用3到5年時間培育形成30戶在西部乃至在全國有影響的企業或企業集團。重視“育小”。研究制定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150個中小企業擴張項目,打造10個中小企業集中區。用3到5年時間培育300戶規模型以上專、精、特中小企業。同時,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幫助解決企業運輸、用電、用地等方面的困難。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推進橋電、康普、潔神等企業上市。二是著力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深入推進資源集約開發、綜合利用,延長産業鏈條,增強競爭能力。以柴達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重點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功能定位,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強化基礎建設、産業佈局、資源保障和公共服務。擴大循環經濟專項資金規模,加大對示範性、導向性循環經濟項目的扶持力度,在積極推進複合肥、氯鹼、高精鋁板帶、250萬噸鐵礦等項目的同時,繼續在油氣、鹽化工、特鋼、有色金屬、煤化工等領域謀劃一批精深加工項目,構建産業縱向延伸與橫向擴展相結合的循環工業體系,打響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品牌。進一步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快園區工業建設,提高産業集中度,形成相互協作、相互配套的集聚效應。支持建設曹家堡空港綜合經濟區。三是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制定專項規劃和産業政策,啟動一批專項工程,引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加速崛起。大力開發綠色能源,加快黃河上游水電開發,開工建設青藏電網聯網工程和750千伏西寧至格爾木輸變電工程,加快柴達木太陽能大型並網發電項目、邊遠地區光伏電源利用項目和農牧區集熱利用項目建設,努力建成全國太陽能發電基地和太陽能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力推進2400萬平米化成箔、6萬噸鎂合金、萬噸多晶硅、5萬噸鋰電池等新材料項目,培育終端産品産業鏈。四是加大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力度。深入實施“123”科技支撐工程項目,財政對科技的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不低於20%。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機床、特種車輛、環衛設備等裝備製造業,大力推廣餘熱余壓利用、燃煤工業鍋爐改造等節能技術,降低産品能耗。加大對鐵合金、水泥等行業落後産能的淘汰力度,關小上大。提升産業技術和裝備水平,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産權的新産品。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

    (二)繼續加強項目投資工作。保持投資較快增長事關全省發展大局。今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少於952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進一步形成項目建設新高潮,並在優化投資結構上邁出新步伐。著力加大事關青海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入。新開格敦鐵路,實施蘭新鐵路二線青海境內工程、西寧客運站綜合改造工程、倒淌河至共和高速公路、西寧機場二期擴建、“三五八”地質勘探等重點項目。加大基礎産業領域的投入。實施羊曲水電站等黃河上游水電開發、西寧熱電聯産項目。加大優勢産業特別是戰略性新型産業領域的投入。實施電解銅箔、太陽能電池、風能發電、裝備製造等項目,重點抓好當期投資200億元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促進鹽湖鎂鈉資源綜合利用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領域的投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污水和垃圾處理、企業節能設施等項目。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實施就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項目。堅持政府投入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並重,完善政策措施,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格局。爭取國債資金、專項資金高於去年,爭取大幅提高招商引資的投入比重、民間資本的投入比重、市場主體的投入比重、國內外資本和金融融資的投入比重。同時,結合編制“十二五”規劃,圍繞産業發展、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改善民生、地質勘探等領域,再深入謀劃一批重大後續項目。努力實現以礦産資源勘探的大突破帶動項目建設的大發展。

    (三)不斷夯實“三農”發展基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積極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推進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一是加速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大力實施河湟地區特色農牧業發展規劃和“百里長廊”建設,集中連片推進設施農牧業。新建日光節能溫室2.5萬棟、畜用暖棚2萬棟。發展“一村一品”、規模養殖專業村,加快特色優勢農畜産品産業帶和全國重要的油菜、馬鈴薯制種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和有機農畜産品。生態畜牧業試點擴大到30個縣的部分村,並選擇有條件的鄉整體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帶動草地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轉變。積極利用湖泊、水庫等水域,發展高原水産養殖業。加強農牧業技術研發,促進産學研、農科教結合。加大農牧業科技推廣力度,實施良種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全膜雙壟栽培等關鍵技術,擴大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規模。産業化是發展現代農牧業的必由之路。今年,重點支持10家優勢龍頭企業,擴大生産經營規模,培育名優品牌,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整合資金實施新農村建設實事工程。推進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啟動新一輪農牧區電網完善工程,加快湟水北幹渠、盤道水庫灌區、扎毛和恰讓水庫等水利設施建設進度,爭取實施李家峽、公伯峽水庫灌區工程,整修現有水利設施,完成規劃內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為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提供支撐。三是深化農牧區重點改革。穩定和完善農牧區基本經營制度,積極引導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全面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帶動公益林管護機制創新。推進水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加強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農牧區新型合作組織,深化供銷社改革,探索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四是加大新村莊建設和新型農牧民培育力度。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村級規劃編制工作,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加快改變村容村貌。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民種田養畜水平和市場創業的能力,加速培養新型農牧民。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面實施對低收入人口的扶貧政策,加快整村推進和連片開發,年內減少貧困人口18萬人。

    (四)著力發展高原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旅遊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是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力推進高原旅遊名省建設,重點加強景區道路、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大旅遊開發項目的洽談與建設步伐,深度開發生態旅遊、健康旅遊、文化旅遊等特色旅遊,發展城鎮周邊“農家樂”休閒遊,培育中高端旅遊,增加旅遊資源供給,推進旅遊産品多樣化、區域旅遊一體化,促進旅遊産業轉型升級。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推進旅遊規範化管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擴展旅遊客源市場,確保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0億元。今年,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公共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西寧、格爾木、德令哈等城市為重點,實施物流園區建設工程,著力培育物流龍頭企業,構建高原區域性現代物流基地。堅持引進與培育並重,合理佈局新型商業網點,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等項目,新建、改造1500個連鎖農家店、10個商品配送中心,建設改造一批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提升市場基礎設施和經營管理水平。加快發展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諮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上市融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採取激勵措施,推進信用環境建設,支持金融業拓展領域、擴大規模、提升水平,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在青海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發展地方和農村銀行,推進創業投資基金和産業發展基金的組建。強化金融對發展的帶動作用,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

    (五)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擴大消費對拉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著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兌現各項補貼及減負措施,提高勞務經濟質量,全面增加農牧民家庭經營性收入、轉移和財産性收入以及勞務收入。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二是完善鼓勵消費政策,促進消費需求升級。今年要把擴大住房消費作為引導和刺激消費的重點,在城市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繼續推進農牧區困難家庭危房改造、牧民定居工程,同時出臺獎勵補助政策,支持5萬戶有條件的農牧民新建或改造住房。繼續落實家電、農機、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帶動消費規模的擴大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加快網絡和信息化建設,開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試點,擴大信息消費。增加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消費,滿足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六)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我省地域遼闊、人口稀少,必須實行相對集中發展。研究制定推進城鎮化的政策措施,加快高原特色城鎮化進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在促進全省人口相對集中、資源集約配置、産業集聚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城鎮化率力爭提升2個百分點。強化西寧作為青藏高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海湖新區建設,進一步擴市提位,帶動形成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實施中小城鎮建設工程,把重大基礎設施、住房工程同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重點發展州縣所在地、交通沿線、河湟流域的城鎮。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功能,提高城鎮的綜合承載力和聚集效應,帶動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七)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抓住國家實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和政策的契機,加大支持青海藏區發展政策落實的銜接力度。認真實施“四區兩帶一線”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各區域發展的重點和載體。鼓勵東部地區加快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基地和新型服務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支持柴達木地區在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上不斷突破,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支持環湖地區加快發展生態旅遊和現代畜牧業,形成示範效應。推動三江源地區加快建設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實現生態保護、地區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共贏。

    各位代表,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聲。我們要抓住一切發展機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的征程中邁出更大步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