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大眾日報

    二、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新勝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從總體上看,今年經濟發展環境將好于去年,但面臨的形勢十分複雜。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經濟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然存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世界經濟復蘇將經歷緩慢複雜曲折的過程。今年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將進一步鞏固。但是,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更加凸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縱觀國內外發展環境,我們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進一步堅定信心;又要足夠估計困難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更加週密地做好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準備,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的重要講話要求,繼續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把握積極作為、科學務實的工作基調,力求在轉方式、調結構上有新突破,在謀長遠、抓重點上有新推進,在搞改革、促開放上有新舉措,在惠民生、保穩定上有新成效,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為“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左右,外貿進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實現恢復性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7%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約束性指標是: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需要説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産總值增長目標,一方面,是考慮了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穩定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切實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轉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提出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慮今年推動物價上行的因素大於下行因素,要切實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

    實現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認真貫徹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要求,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則。第一,切實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同時,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第二,著力增強發展的均衡性。在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同時,抓緊完善和落實擴大消費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第三,大力提升發展的拓展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第四,努力實現發展的創新性。把推動自主創新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結合起來,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人才培養引進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搶佔制高點,形成競爭力,迅速佔領市場。第五,全面強化發展的內生性。把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第六,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協調性。把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強化和改善公共服務,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還要認真總結“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準確把握國家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和工作重點,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論證,充分集中民智,把我省“十二五”規劃編制好。

    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穩定擴大需求規模,大力優化需求結構,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一)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一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之間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水平,穩定群眾消費預期。二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養老等便民服務,擴大旅遊休閒、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務型消費,引導汽車、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費,推動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三是落實促進消費政策。增加家電下鄉品種、擴大補貼範圍,延長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下鄉政策時限,簡化手續,強化服務,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使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四是搞活城鄉商品流通。發展城市商業新型業態,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下鄉産品流通網絡”工程,抓好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搞好“農超對接”,方便群眾消費。五是努力改善消費環境。積極發展消費信貸。加強對涉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重點産品的監管,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假冒偽劣、價格欺詐、虛假廣告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提高市場應急調控能力。

    (二)保持投資合理增長。一是著力優化投資結構。綜合運用産業、土地、金融、節能、環保等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社會民生、高新技術、技術改造、現代服務業、住宅開發等領域。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産能過剩行業投資,防止各種類型的重復建設。二是抓好重點投資項目。強化工作責任,搞好監督檢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必須做到“三個百分之百”。政府投資要保重點,主要用於項目續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三是搞好項目篩選儲備。根據區域發展戰略和産業調整振興規劃,滾動篩選一批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對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具有引領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充實完善項目庫,推進前期工作,落實建設條件,搞好項目接續。四是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擴大市場準入範圍,鼓勵民間資本以並購、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進入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穩定發展對外貿易。一是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穩住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拓展俄羅斯、印度、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的機遇,全面開拓東盟市場。支持各類企業參加境外展會,鼓勵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絡,幫助企業用好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二是調整優化進出口結構。建設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培育出口産業集群,抓好出口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産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省內緊缺物資進口,增加戰略資源儲備。三是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正確引導外商投資方向,鼓勵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外資參與企業改組改造和兼併重組,支持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用好國際金融機構優惠貸款,做好國外貸款項目篩選爭取工作。四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省內符合國外市場需求的優勢産能向境外有序轉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海外並購,鼓勵企業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推進境外工程承包,帶動機電産品和勞務出口。五是提升園區開放承載功能。支持各類園區在區位調整、資源整合、産業提升、體制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提高園區集約發展水平。完善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功能,煙臺保稅港區要在年內封關運行。

    (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積極構築以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魯南城鎮帶為主體的全省城鎮體系。做大做強濟南、青島等區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大力培育和發展中心鎮,增強其帶動周邊新農村建設的能力。逐步改善農民工就業、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基本生活條件,把城中村、城邊村失地居民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和保障範圍。抓緊研究制定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的具體措施,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民工有序轉為城鎮居民。

    (五)發揮財稅金融的保障作用。加大財政對結構調整和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對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引導作用。用好管好省調控資金,確保新增中央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高度重視財源建設和財政增收,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努力提高財政收入佔生産總值的比重和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公用經費和一般性開支。規範各類政府融資平臺,重視防範財政風險。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引導金融機構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搞好對重點産業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加大對農業和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完善地方金融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機構。支持企業直接上市融資,擴大企業債券融資規模。推動保險業健康發展,提高風險保障和管理水平。

    四、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

    這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無論克服當前困難,還是著眼長遠發展,都必須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作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痛下決心,狠下功夫,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

    (一)農業調整要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全面落實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以增創農業發展新優勢為目標,加快農村産業調整。一是穩定糧食生産。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紮實開展糧食高産創建活動,抓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今年全省糧食産量要穩定在850億斤以上。二是發展高效農業。開展優勢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縣建設,擴大油料種植面積,實施果菜振興計劃,積極發展種苗花卉産業。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促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漁業。支持農産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扶持農産品知名品牌,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不斷創新。三是強化基礎設施。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要優先用於農村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繼續改造農村道路,基本實現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推廣農村可再生能源,新增農村戶用沼氣60萬戶。加強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沿海防護林、水系林網和農田林網建設。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庫和119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搞好15條重點河道治理,推進48處大型灌區續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293萬畝。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後續管理,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四是促進農民增收。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的佔有、使用和收益權利,毫不放鬆地抓好農民負擔監管。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創業就業能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增加農民務工、經營和財産性收入。各級政府要把農民增收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大事,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出成效。

    (二)工業調整要推動産業由大變強。工業是我省的産業優勢,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要以建立現代産業體系為目標,抓好調整振興規劃實施,發展高端高質高效産業,大力開拓市場,加快工業由大變強步伐。一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根據不同産業特點制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新能源産業要重點扶持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海洋能源、核電裝備及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和産品的研發生産,形成太陽能熱利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辦好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新材料産業要重點扶持碳纖維、陶瓷纖維、離子膜、芳綸以及有機高分子材料等技術和産品的研發生産,培育聚氨酯、有機氟、有機硅3個新材料産業基地。新醫藥産業要重點扶持生物醫藥、海洋藥物、新型醫療器械等技術和産品的研發生産,培育新型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集群。新信息産業要重點扶持大規模集成電路、高端計算機及服務器、平板顯示器等技術和産品的研發生産,推進“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研發應用。同時,扶持通用飛機發動機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産業發展。二是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抓好國家和省投資支持的6大類1000個項目,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鼓勵企業用好增值稅轉型、進口設備免稅和國産首臺(套)技術裝備補助等政策,採用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實現工藝和産品的優化升級。推動能源原材料産業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盡可能拉長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加快煤炭、化工、航運等企業的聯合重組,促進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制定相關政策,促進我省傳統優勢産能向省外轉移。三是加強企業管理和質量建設。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模式,加強戰略、研發、節能和基礎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繼續實施質量興省和品牌帶動戰略,推動産品標準化建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檢驗檢測能力,樹立山東品牌良好形象。四是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實施科技創新、中小企業成長、特色産業提升和小企業培育計劃。加大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點産業集群和重點特色産業鎮。加強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好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難、引進人才技術難、産品銷售難等實際問題,清理整頓涉企收費,努力減輕企業負擔。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是我省發展的潛力所在,要高度重視,真心扶持,充分發揮其吸納就業、技術創新、創造財富和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

    (三)服務業要實現跨越發展。服務業是我省産業結構的“短板”,必須堅持市場化、産業化、社會化發展方向,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擴大總量、增強功能、優化結構、提升層次。一是突出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加快企業主輔分離,完善稅收、供地、價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和創意研發等産業發展,促進現代製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加快實施現代物流業振興規劃,扶持濟南、青島2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臨沂等一批省級節點城市建設。積極發展服務外包,推動軟體園區和服務外包企業提高層次、壯大規模。二是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在城市,重點發展商貿服務、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社區服務、裝飾裝修等行業。在農村,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農村超市、公共澡堂、托幼服務等服務網點健康發展。落實國家關於鼓勵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完善政策,整合資源,進一步打響“好客山東”品牌,建設一批在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旅遊項目,儘快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加快傳統文化産業的改造升級,積極發展以數字、網絡等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文化業態,培育一批文化創意群體。以文化企業為主體,重點扶持100個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比較優勢明顯的文化産業項目,逐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齊魯文化品牌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資本重組,建立文化産業投融資體系。推進廣播影視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有線電視網整合。四是加強和改善房地産市場調控。落實政府工作責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給,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費,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加強房地産金融風險防範和市場秩序整頓,加大對囤積土地、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四)抓好節能減排推進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一是抓好淘汰落後。把任務目標分解到市縣,把工作責任落實到單位和企業,確保淘汰煉鐵産能240萬噸,關停小火電100萬千瓦。二是抓好節能降耗。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産品認證,推廣使用高效節能技術和産品。抓好千戶企業能源管理,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所有新建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新標準,加大既有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力度,推進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試行用水總量控制,全社會都要節約用水。三是抓好污染治理。執行更加嚴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重點流域污染防治,爭取年底前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以煙氣脫硫除塵、集中供熱、城市揚塵和汽車尾氣減排控制為重點,進一步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快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質量,構建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無害化體系。開展損毀山體治理和礦山環境恢復。以南四湖、東平湖和沂、沭、泗、汶河為重點,開展環湖沿河大生態帶建設。四是抓好耕地保護。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守耕地和基本農田紅線,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搞好對市縣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批復和實施指導,加強資源山東建設。

    (五)抓好自主創新強化科技支撐。自主創新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中心環節,要切實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一要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明確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方向,通過實施50項重大專項,解決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二要建立一批技術創新聯盟。整合企業、院所和高校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産學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構建50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解決産業集成創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裝備問題,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三要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山東信息通信研究院、省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建設。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內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託重點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推進高新區“二次創業”,發揮科技園區在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産業化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四要發展一批創新型企業。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的活力。五要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實施引進海外創新創業人才“萬人計劃”,加強校企合作,建設産業發展需要的工科專業和實訓基地,繼續實施好泰山學者、創新團隊和首席技師三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國內一流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

    (六)繼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破除制約轉方式、調結構的體制機制障礙,必須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一是推動資源型産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開展用電大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和費用分攤機制。推進水價和天然氣價格改革。二是搞好綜合配套改革。落實好《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意見》,力爭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強農村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三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規範國有企業高管人員薪酬和企業投資行為。四是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完善農村産權流轉市場,加強管理服務,鼓勵農民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基礎上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開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全面推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五是抓好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完善對縣鄉財政的激勵、幫扶機制和省級對下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