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0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8日   來源:陜西日報

    二、2010年主要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後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綜觀國際國內形勢,今年的經濟發展環境總體將好于去年,世界經濟開始走向復蘇,我國經濟回升勢頭向好,但世界經濟全面復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也不牢固,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必須充分估計各種複雜情況,週密制定具體應對措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為“十二五”更好更快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3%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5%,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同比均削減3%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需要説明的是,今年的經濟增長指標,是綜合考慮了發展的需要與可能後確定的。這個目標有利於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利於促進就業和維護穩定。這是一個自加壓力、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重大機遇,著眼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把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發展理念,把加快資源轉化和壯大新興産業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把擴大投資和促進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把加快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把統籌城鄉發展和三大區域協調發展作為長期方針,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把確保生産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作為第一責任,全力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做大做強優勢産業,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增長

    進一步明確優勢産業的發展重點。圍繞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示範基地,以煤化工為主攻方向,發展壯大能源化工産業。穩步擴大煤、油、氣、鹽的産能,加快推進能源資源深度轉化。依託延長石油、長慶油田、陜西煤化等骨幹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轉化項目。推動神華陶氏榆林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建設,繼續推進兗礦100萬噸煤間接液化、延安100萬噸乙烯等一批重大轉化項目。以在關中建設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為契機,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數控機床、輸配電設備、冶金煤炭重型裝備、石油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通信設備等優勢行業,從整體上提升我省裝備製造業水平。加快實施大飛機、西電公司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産業化、漢川機床新基地、陜汽30萬輛微型車、渭南中聯重科工程機械、銅川航汽鋁材工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以電子信息、生物産業、新材料等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半導體功率器件、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設計及專用芯片、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與通信、高性能有色金屬材料等專項,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技術産品和知名品牌,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産業的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建築業,增強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能力。

    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依託“13115”科技創新工程,支持150個大中型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採取政府招標形式對重大技術創新課題予以資金支持。制定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集成利用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我省科技教育資源的整體優勢,年內完成省科技資源中心主體工程建設。二是以産業新型化和産品高端化為目標,實施100個重大技改項目,全面提升有色、冶金、醫藥、食品、電子、紡織、建築等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三是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6個工業專項工程,將信息技術融入企業研發、設計、生産、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

    加快園區化、集群化發展步伐。圍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重點園區為載體,實施工業強省十大工程和軍民結合“雙百工程”,發展大企業大集團。支持西安高新區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園區,鼓勵其他開發區和産業基地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體制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承載功能。推進21個産業集群成長壯大,重點發展航空、輸變電等6大集群和60戶龍頭企業。

    (二)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圍繞核心是技術創新、關鍵在擴大應用的要求發展新能源産業。重點扶持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産業,按照2015年形成4200億元銷售額的目標,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引進國際高端研發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支持有關院所和企業開展前沿技術的研發。抓緊建設西安半導體産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及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産品國家級質檢中心,加快實施咸陽天宏、商洛比亞迪、省電子集團太陽能光伏等12個項目。以陜北和渭北為重點實施金太陽工程,推進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用3年時間發展50個兆瓦級光伏發電項目,將我省建成硅材料、半導體照明器件和太陽能電池生産的重要基地。同時積極發展風電、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

    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支持措施,積極培育環保産業。圍繞大型環保節能裝備、資源綜合利用、新型潔凈産品三大領域,打造關中污水處理設備及節能裝備製造、陜北煤化工廢氣處理及能量回收設備製造、陜南礦産廢渣綜合利用設備研發製造三大基地,建設十大環保産業園區,構建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服務業兩大産業鏈,使全省環保産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30%左右。

    繼續壯大以文化、旅遊、物流、會展、金融等産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步伐,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充分發揮文化産業投資公司的作用,著力打造曲江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文藝路演藝一條街等重點板塊,在西安建設全國重要的文物複製品交易市場、中西部最大的影視製作中心和書畫藝術交易中心,切實解決文化企業不大不強、文化産品不多不精的問題。以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品牌為目標,完善規劃、優化環境、搞好促銷,充分發揮市場和市縣兩個積極性,加大旅遊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促進關中人文遊、陜南山水遊和延安紅色旅遊加快發展,今年著重推進大秦嶺旅遊、溫泉旅遊和提升農家樂水準。抓住西安被列入國家21個物流節點城市的機遇,按照大市場、大物流、大交通的要求,發展一批立足陜西、輻射周邊的大型專業化交易市場,加快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産業園和寶雞陳倉物流園區等五大重點物流園區建設進度,確保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保稅物流中心上半年投入運營,支持西安華南城等大型物流項目建設。繼續搞好西安金融商務區建設,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來陜設立總分支機構,加快地方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儘快使金融業成為我省的強勢産業。支持西安高新區等園區建設服務外包基地,促進服務外包和創意産業發展。

    (三)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保持固定資産投資的強勁增勢

    按照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在確保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優化投資結構,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提高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的投入比重,增加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投入,新興産業、農業和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要超過去年。全年固定資産投資8500億元,增長30%左右。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增長17%以上,新興産業增長35%以上,農村和民生方面分別增長38%和32%以上,城鎮建設增長31%以上。

    今年安排省級重點項目423個,其中續建項目185個,新開工項目50個,前期項目188個。繼續把基礎設施作為項目建設的重點,進一步解決交通和水資源的瓶頸制約。投資380億元,建設十天高速陜西段、黃陵至延安等22條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400公里以上,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建設西寶、西漢蓉客運專線、西安北客站等15個鐵路項目,鄭西客運專線正式營運,建成太中銀鐵路等項目,完成建設里程近1000公里。基本完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主體工程框架,加快建設延安、漢中機場,爭取完成安康機場選址及立項等前期工作。力爭引漢濟渭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加快榆林王圪堵水庫、延安南溝水庫、咸陽亭口水庫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推進750千伏及特高壓電網建設,擴大電力外送通道。同時,圍繞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12個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即將制定的“十二五”規劃,策劃論證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後續項目建設和投資長期穩定增長。

    (四)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提高“三農”發展水平

    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協調推進農業産業化、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繼續實施農民增收系列工程,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依託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一村一品向一縣一業發展,重點壯大果畜菜等主導産業,積極發展茶葉、柑橘、中藥材、蠶桑和漁業等區域性特色産業。加快百萬頭生豬大縣、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示範縣和百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新增設施蔬菜25萬畝,生豬存欄達到1200萬頭,實現板塊推進新發展。在蘋果産區推廣果、畜、沼一體化,同時改善儲藏流通條件,提高果業生産綜合效益。以周至、眉縣、戶縣為重點,做大做強秦嶺北麓獼猴桃産業帶。把發展核桃、紅棗、板栗、花椒、柿子等幹雜果作為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舉措,按照種植1000萬畝核桃的規劃目標,扶持一批基地縣。

    進一步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全面完成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産品、礦産品加工和為大企業配套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年內若干園區形成一定規模。用1億元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建立縣域工業貸款公司,積極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途徑。切實保障縣域工業發展的土地配置。建立縣域工業發展激勵約束機制並嚴格進行考核。

    努力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農業經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全面推行惠農補貼“一折通”模式,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産穩産基本農田,採用新的融資方法改造灌區,新增灌溉面積4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增強農業發展支撐能力。投資40億元改建新建農村公路和配套建設鄉鎮等級客運站。改造農村中低壓供電線路10122公里,為2.4萬無電農戶免費安裝戶用光伏發電裝備。新建沼氣池19萬口,並在養殖小區推廣集中建池模式。加大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力度,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支持楊淩示範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省農業科學院儘快按新體制運行,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工作。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建立縣級基本財政保障機制,加快擴權強縣改革步伐,繼續增加數量和下放權限,激發縣一級的發展活力。

    (五)以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和重點鎮建設為引領,加快全省城鎮化進程

    建設千萬人口的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要目標,這是陜西城市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的基本設想是,以西安鐘樓南北線為中軸、渭河為水脈,秦嶺和渭北為生態屏障,北跨、西接、東拓、南融,形成主城區、衛星城和城市組團相結合的空間結構。統籌規劃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空中航線,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增強市區及關中與周邊省份的通達性和便捷性,建設中西部交通樞紐。發揮獨特優勢,依託原有基礎,拓展發展領域,提升內在品質,構建以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文化旅遊和現代農業為主的産業佈局。以唐皇城復興計劃為切入點,建好大明宮遺址公園、大唐西市、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繼續實施大水大綠工程,打造歷史底蘊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的東方人文之都。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關鍵是加快西鹹一體化,重點是建設以涇渭和灃渭兩個板塊構成的西鹹新區。今年省政府將成立西鹹新區工作委員會進行統籌協調指導,並制定專門政策,在資金、土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予以推進。

    繼續著力抓好已經確定的107個重點鎮建設,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構建融資平臺,下放管理權限,建立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在3年內完成重點鎮首批規劃任務,使重點鎮城鎮人口增加72萬人,達到210萬人。同時,制定政策支持83個縣城加快發展,爭取用3-5年時間,建成城鎮人口30萬以上的縣城1個,20-30萬的2個,10-20萬的12個,其餘大部分縣城人口在5萬以上,實現全省城鎮化水平新躍升。

    進一步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寶雞、渭南和銅川擴大城市規模,編制完成楊淩次核心城市規劃,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關中城市群體系。支持榆林順應産業快速擴張趨勢,同步推進城市建設。支持延安拉大城市骨架,搞好新區建設。支持漢中、安康、商洛搞好市政設施建設、提升承載功能,向現代化生態城市邁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