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0日 15時56分   來源:安徽日報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判斷,我省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黃金髮展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的階段性特徵更加鮮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更加突出,比較完整的現代産業體系和豐富的生産要素支撐更加有力,國家戰略規劃全覆蓋形成的政策疊加效應更加凸顯,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同時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很多,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風險與挑戰。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認真紮實工作,奮力譜寫美好安徽的嶄新篇章。

    根據黨的十八大新部署、新要求,結合安徽實際,到2020年,努力實現經濟總量爭先進位,人均水平進入中等,居民收入趕上全國,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今後五年至關重要,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經濟強省建設實現重大跨越。生産總值比2012年翻一番,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翻一番以上。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貢獻率顯著提升,涌現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産業、企業和品牌,崛起一批經濟強市和強縣。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5%。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50%以上的中心村建成美好鄉村。

    ——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省人民文明素質、科學素質顯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走在中西部前列,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産業成為重要支柱産業。

    ——生態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單位建設用地産出率大幅提升。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顯著提高。森林覆蓋率達33%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民主法制和社會建設全面進步。

    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法規,法治安徽建設深入推進,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公平正義更加彰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更加鞏固。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安定和諧。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共同富裕進程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備,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選準方向,優化結構,注重效益,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改善消費環境,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這一中心環節,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産學研用協同創新,以人才優先引領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轉型。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優勢産業融合發展,打造電子信息和家電、汽車和裝備製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農産品加工業等若干個萬億元大産業,紡織鞋服、食品醫藥等若干個5千億元以上産業,加快培育新型顯示、智慧製造、公共安全等若干個千億元以上“增長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把旅遊業打造成重要的支柱産業。建設快速鐵路900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400公里和2700公里,加快機場、港口、航道、管網等建設。開工建設引江濟淮(巢)工程。建設“智慧城市”。

    進一步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提高質量為中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堅持産城一體、宜業宜居、功能齊全、生態優美原則,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發揮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聚集人口功能,有序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把培育壯大中心城市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增強集聚力和輻射力。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加快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縣城。打造一批人口聚集型、交通樞紐型、歷史文化型和特色産業型的中心鎮。把推動城鄉一體化、統籌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美好鄉村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加強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穩定增産,提升農業産業化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落實新一輪扶貧開發綱要,基本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和國家城鎮體系規劃,加快合肥經濟圈一體化、蕪馬同城化進程,推動皖江示範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和綠色發展,促進老區面貌明顯改變。把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打造成“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和世界著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加快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和沿淮經濟帶建設,努力提高皖北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力爭實現“走千走萬,還是淮河兩岸”。

    進一步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化公民道德實踐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快信用安徽建設。繁榮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培育5家左右百億元文化企業和100家以上骨幹文化企業。

    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加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力度,紮實推進節能減排。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深入推進淮北、淮南、馬鞍山、銅陵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快推進巢湖和淮河治污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基本形成城市綠道框架,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讓江淮大地天更藍、山更青、水更凈。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興皖富民的必由之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推進金融創新。繼續推動財稅、要素價格、文化、醫藥衛生、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優化行政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空間佈局。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更大規模、更高質量地承接産業轉移。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進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深入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規劃。拓展提升民生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標準。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長效機制。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均衡的基礎教育、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和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安全生産監管,健全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深化平安安徽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把安徽建設成為全國最和諧穩定的省份之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