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0日 15時56分   來源:安徽日報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在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上邁出新的步伐。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保持經濟健康較快發展

    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在重大基礎設施、主導産業、節能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新開工建設1300個以上超億元項目,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確保阜陽—六安等鐵路投入運營。支持省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做大做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推動企業更多利用直接融資手段。

    大力促進消費和進出口。做好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接續工作,促進汽車、農機、家電等地産品銷售。開展全國品牌促進試點,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拓展文化體育、旅遊休閒等消費領域,提升安徽旅遊品牌競爭力。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落實穩定外貿增長政策,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等産品出口,鼓勵先進技術裝備等進口。強化煤電油氣運保障。穩控市場物價。

    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全方位優化發展環境,出臺強有力支持政策,建立專項扶持資金,重點用於項目貼息和融資擔保,強化工作推進和績效考核,迅速掀起民企招商潮,激發全民創業潮,推動徽商“鳳還巢”。

    (二)著力創新驅動做大做強主導産業

    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鞏固擴大合蕪蚌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加快推進3項國家拓展中關村政策試點,加強人才特區建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完成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期工程,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組建新型産學研用實體和創新聯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施“611人才行動”和“外專百人計劃”。

    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引導生産要素向主導産業集聚,制定分行業的産業發展、技術升級和品牌培育路線圖。實施100項重大科技攻關和1100項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加快新型顯示、硅基功能材料、智慧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培育實施“增長源工程”。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現代物流、工業設計、信息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推進商貿、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業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三)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加大農技推廣力度,推進農業機械化,力爭糧食穩定增産,確保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加快發展生態健康養殖,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加強特色農産品基地和品牌建設,支持亳州發展現代中藥産業基地。新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農業物聯網試點省建設,打造國內重要的農産品網購平臺。深入實施農業産業化轉型倍增計劃,力爭農産品加工業産值達6500億元。

    紮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重點建設1500個以上中心村,治理10000個左右自然村。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加快縣鄉道路和村路提標延伸,完成20萬戶以上農村危房改造。開展“三清、四修、五化”,完善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4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

    加快實施水利安徽戰略。推進新一輪治淮和淮水北調工程建設,加強長江幹流河道及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等治理,加快引江濟淮(巢)前期工作。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改造,抓好塘壩溝渠擴挖清淤。新實施30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再解決4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四)著力提升承接産業轉移和開放水平

    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完善各類開發區規劃,優化産業和空間佈局,提升産業集中度和投資強度,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園區和産業集群。鼓勵開展園區整合重組、合作共建,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擴容晉級。加快重點園區建設。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進一步拓展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深化與長三角地區融合發展,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區協同發展,密切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臺等區域及國際合作發展。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辦好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活動。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和口岸建設,支持申創綜合保稅區,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

    (五)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動城鎮化提質提速。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點。統籌基礎設施、交通體系和公共服務佈局,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市縣制定完善城鄉規劃,科學確定城市規模、能級、建設標準和管理方式。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改革試點。

    全面實施國家區域戰略規劃。加快皖江示範區沿江通道建設。用足用好中原經濟區規劃政策機遇,抓緊制定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意見,謀劃沿淮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深入推進六安、安慶等大別山片區區域扶貧攻堅,紮實開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實施“千村整推工程”。高水平編制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規劃,啟動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擴大縣域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支持各地建設科學發展示範縣。加大對深山區、庫區、沿淮行蓄洪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支持力度,加強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開發。

    (六)著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推進農業生産經營制度、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等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限制、不強制農民流轉承包土地,合理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和示範社建設工程。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國企和財稅金融改革。鼓勵引導國有企業兼併重組,推動省屬企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完善“營改增”試點,做好擴大範圍準備。增加和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執行的規範性,加強全口徑預決算管理和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積極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優化金融生態,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推進各項重點改革。加快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鞏固擴大文化體制改革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積極推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健全保障房運營管理機制。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落實行政審批改革措施。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七)著力提高文化軟實力

    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示範項目建設。加強重點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力度。辦好中國農民歌會和省藝術節。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推動文化産業跨越發展。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重點扶持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文化企業集團,著力打造演藝、影視品牌。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

    (八)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狠抓節能減排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重點領域節能監管,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強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推進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新增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1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1200噸。推進池州、銅陵、淮北等循環經濟和低碳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決遏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面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城市綠道建設,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完成人工造林286萬畝,建設城市綠道300公里,創建生態市(縣、鄉鎮、村)。建立健全空氣質量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農業面源等污染防治,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污染防治,推進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推進濕地、湖泊生態保護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365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等工作,加強校園和校車安全管理。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開展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和就業幫扶,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統籌推進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實現城鎮基本醫保省內異地結算,鞏固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成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完善以孤老病殘困為主要對象的社會救助機制,加強孤兒學校和救助站建設,發展慈善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605億元,實施動態調整後的33項民生工程,建立民生工程績效評估機制,完善民主決策、管理和監督制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0萬套。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擴展大病保障範圍。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積極備戰全運會和籌辦亞洲賽艇錦標賽。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推進科普、參事文史、檔案、地方誌等事業發展,加強外事、僑務、港澳臺、氣象、地質、地震、紅十字會等工作。繼續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精心組織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十)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做好困難群體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增強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支持網絡問政。

    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生産監管,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提升産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推進“六五”普法。完善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支持駐皖部隊和武警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提升雙擁優撫安置水平,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期待,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各項規定,求真務實,奮發有為,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始終堅持為民執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為師,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好群眾滿意的事,不做群眾反感的事。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改進政府立法,努力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始終堅持科學理政。按規律辦事,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集體審定、風險評估、社會公示和問責糾錯制度,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紮實推進政府效能建設。始終堅持務實勤政。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做到知實情、講實話、幹實事、求實效,不怕困難,不懼風險,不圖安逸,敢於啃硬骨頭,勇於打攻堅戰,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始終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厲行勤儉節約,力戒奢靡之風,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堅持不懈地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各位代表!

    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安徽等不來。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埋頭苦幹,頑強拼搏,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