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錢袋紮緊 監督跟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6 17:5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譚劍、趙仁偉)公車私用司空見慣、公車超標屢禁不止、公車特權橫行無忌……怎樣治理“車輪上的腐敗”?既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也是一道必須解答的改革難題。

    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意味著醞釀已久的公車改革已擺上了本屆政府今年的工作日程。從20年前首次提出,到如今的正式“啟動”,政府工作報告中短短十個字表述讓公車改革這一“老話題”迅速升溫。

    紮緊“錢袋子”才能管好“車輪子”

    中南財經大學教授、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曾是第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公車改革,在得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時,葉青連用了兩個“太好了”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市長侯淅珉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正提出啟動公車改革“得民心、順民意”,體現了本屆政府敢啃硬骨頭的堅定決心。

    在去年11月份對外公佈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提出,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主選擇,實行社會化提供。

    侯淅珉認為,只要方案合理,公車改革完全能夠達到預期目的。以銅陵為例,自2009年在市直機關全面推動公車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從實際效果看,每年節約日常經費30%以上。而據葉青測算,在全國範圍取消公務用車後,每年可節約支出一千億元以上。

    紮緊“錢袋子”,才能管好“車輪子”。全國人大代表陳舒説,車改要跳出“越改越多、越改越亂”的怪圈,取消一般公車固然是治本之策,但也要防止一些地方採取貨幣化補貼走樣變調,致使“車補”成為“變相福利”。

    代表委員們建議,在減少公車絕對數量的同時,要加強對公車支出的財政預算管理和監督,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消除“隱形特權”要敢於“革自己的命”

    “一分的決策,九分的執行。”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胡樹華認為,剷除附加在公車上的種種特權,必然會觸及既得群體的利益。

    代表委員認為,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已經為公車改革確定了大的方向,但在執行層面,車改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各級黨委政府有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

    2013年,湖南長沙市交警部門分兩批曝光了大批“最牛違章公車”。被曝光公車中,不乏一些“強勢部門”的公車。其中違章次數最多來自長沙市某縣編辦,違章次數高達238次;而來自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一輛牌照公車,以違章次數67次高居在省直部門中高居“榜首”。

    據記者調查,違章公車之所以橫行無忌,就在於交通處罰“罰民不罰官”已成為一種潛規則。據交警部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湖南中部某縣曾專門召開常委會,強令交警部門免除全縣違章公車80%以上的罰款。

    代表委員們認為,正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特權意識在撐腰,大大小小的公車才得肆無忌憚。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後,雖然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區都取消了特權車牌,但特權思想並沒有因此消失,公車特權大有由公開轉為隱蔽。據一些基層交警反映,官車轉民牌後,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牢記領導車牌號,以免執法時“誤傷”。

    全國人大代表陳舒認為,公車改革要“去特權化”就不能忽視特權固有的慣性,更不能小看改革的阻力。比如八項規定實施後,有的地方公車的預算支出雖有所下降,但幅度有限,還有的地方仍然在新購公務車。

    公車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代表委員們認為,中央已確定了公車改革的原則和方向,就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解決這道改革難題。

    “如果有地方和部門依然故我或拖拉不執行,就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此才能讓好政策儘快落地。”陳舒説。

    強化監督才能確保改革成效

    “辦公事佔三分之一,領導幹部及親屬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長期以來,公車使用中的三個“三分之一”為老百姓所詬病。怎樣防止公車私用、確保公車姓“公”一直是車改的難點。

    2013年,湖南省岳陽市給全市4200多臺公車裝上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對公務用車實施全程監控,一旦發現公車違規現象,可實施遠程斷油斷電。在此之前廣東、雲南等地已經出臺了類似的公車管理措施,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對公車進行“跟蹤盯稍”。

    但從實踐效果來看,老百姓對這種監督並不是很認可。在湖南嶽陽,基層群眾反映,公車加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後,運行軌跡數據只有市紀委內部人士才可以查,而貼在公車擋風玻璃上的公車標識小,不注意觀察根本看不到。但既便是如此,還是有部分公務員感到“自由受到限制”。

    一些代表委員們認為,利用衛星定位來監督公車私用,應該説是一種積極的探索,但如果不配合嚴格的監督制度,這種耗資巨大的高科技監督手段就會形同虛設,甚至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解決公車私用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讓公車運行公開透明,讓公車接受最廣泛的社會監督。”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説,近年來各地多有監督公車私用的措施出臺,主管部門公佈的數據也稱有較大幅度的節約。但監督不能搞成“體內循環”,更不能自説自話。

    “要相信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老百姓才是最好的監督員。”張育彪説,只有把監督的後臺系統向公眾開放,讓所有公車的信息在交通管理部門清晰可查,涉及公車私用的問題才能真正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參與采寫:皮曙初、葉前)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