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海:從3個方面理性看待22省份下調預期增長目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0:21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3月7日(週五)上午9時30分,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解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並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MOMO]:去年不少省份的GDP增速下降了,今年又都下調了預期目標,您怎麼看?在這樣的情況下,計劃報告裏面提到今年全國增長目標仍為7.5%左右,三年未變。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施子海]:跟2012年相比,2013年有25個省份實際增長速度有所放慢,有16個省份可以説沒有達到地方預期的增長目標,有1個省份跟預期目標是一致的,有14個省份比預期目標要高一些。總體來説,中西部地區普遍快於東部地區,但區域間經濟運行差異比較大,東部地區基本比較平穩的狀態,中西部地區降幅明顯收窄,西部地區回落比較明顯,東北地區緩中有憂,這種分化的特點比較明顯。

從今年各地預期增速來看,有22個省份下調了預期增長目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8個省份跟去年保持一致,基本是中部和東部地區比較多一些。廣東省有小幅上調,有23個省份今年預期目標要低於去年的實際增速,對這個問題我們也要作全面地、理性地看待。

一方面,經濟潛在增長率逐步下降。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力和要素成本也在逐步上升,環境資源約束也在進一步增強,我們發展的後發優勢正在逐步減弱,經濟增長逐步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化。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區對經濟增長預期有所下調,體現了經濟增長率下降的客觀現實,我們覺得這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的一種理性選擇。

二方面,轉方式、調結構會對短期經濟增長造成影響。轉方式、調結構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需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否則資源、市場、資金各種關係會繃得比較緊,解決資源瓶頸,也倒逼地方加快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産能,這對短期經濟增長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過去主要靠投資拉動的一些地區,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三方面,科學發展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環境、質量效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權重。考核評價體系調整,科學發展理念深化,推動了地方更好根據經濟發展規律和本地實際、更加理性務實地確定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目標。

關於今年全國的經濟增長目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已經明確了,今年確定為7.5%左右,我理解這是統籌考慮抓改革、促調整、惠民生、防風險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確定的,是經過多方權衡、反復比較。主要有這麼幾個考慮:

一是速度不宜定得過低。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穩定和擴大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要有一定的合理速度來支撐。同時進一步減少貧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更需要有足夠的發展。特別是今年部分行業淘汰落後産能,一部分就業人員需要重新進行安置,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今年要達到727萬,比去年增加28萬,所以7.5%的增長目標有利於穩定和擴大就業。

二是速度也不宜定得過高。現在我國已經到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促進轉型升級。

三是今年穩增長的有利條件也不少。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市場主體活力,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效應也會持續顯現,從消費、投資、外需這三駕馬車來説,都有一定的支撐。同時這一目標與最近兩年的目標持平。剛才網民説三年都在7.5%左右,這個目標能夠比較好地反映經濟的走勢,也有利於向市場和社會傳遞比較明確的信號,來穩定市場預期,穩定社會預期。

四是7.5%左右的目標是預期性、引導性目標。中央明確要求,各地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合理確定增長速度,不搞層層加碼和盲目攀比,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所以我們認為今年7.5%左右預期增長目標,既考慮了需要,也兼顧了可能,是適當的也是合理的。我們希望經濟增長既不要突破上限,也不要滑出下限,保持在合理區間內。

    今年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安排情況: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是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是1000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在4.6%以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5%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單位GDP能耗下降3.9%以上,碳排放量下降4%,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