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1:22 來源: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3月7日(週五)上午9時30分,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解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並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閃電007]:我前天看了發展改革委主任的記者會,聽到他提到説一個“首次”,就是去年我國第三産業比重首次超過了第二産業。這是否意味著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標誌性成果?下一步還將做好哪些調結構的工作?

[施子海]:的確,去年我國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了第二産業。近年來,第三産業持續較快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吸納就業、促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間,有三個時間節點格外重要:一是2007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達41.9%,超過工業;二是2011年第三産業就業人數佔比達到35.7%,成為第一大就業主體;三是去年第三産業增加值26.2萬億元,超過第二産業,這標誌著産業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你所説的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涉及需求、産業、要素、城鄉、區域等多個領域,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取得積極成效。計劃報告也對此專門進行了説明。需求結構方面,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13年達到104.4%。産業結構方面,糧食總産量實現“十連增”,達到1.2萬億斤,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也有很大進展,高技術製造業去年增長11.8%,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2.1個百分點,基礎和能源産業體系逐步完善。城鄉結構方面,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73%,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區域結構方面,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出口額等主要經濟指標繼續高於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的區域相對差距也繼續縮小。

不可否認,經濟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不高,産業技術升級緩慢,城鄉一體、區域協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尚未形成。這些都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環節。

下一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重點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在政府治理、統一市場、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社會保障、土地制度等領域,加快取得改革突破,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加快産業結構升級。發揮科技創新對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驅動作用,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三次産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三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鼓勵和引導區域間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和産業有序轉移,構建各具特色、協調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四是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鄉一體化。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