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17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隆國強、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國家行政學院政府法治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楊偉東、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副主任閔路浩做客中國政府網,就李克強總理記者會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總理説到GDP增長,我們追求的是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王院長您對節能環保GDP是怎麼看的?現在我們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指標體系? [王金南]:李克強總理這個提法很有新意,我記得去年《政府工作報告》裏面提出,新一屆政府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這個升級版是指什麼呢?我的理解,至少從一個側面上來看,這個升級版,在經濟總量上應該是節能環保的GDP,這就是它的一個升級概念。低碳的GDP,節能的GDP,環保的GDP,生態的GDP,這都是從一個側面來描述GDP的質量,那麼有沒有綜合的指標?我從2004年起作為技術組組長,牽頭做了咱們國家綠色GDP核算項目。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一直在核算全國31個省的綠色GDP,也就是用一個綜合指標來衡量有質量的GDP。 從我們以前核算GDP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核算GDP裏面含的環境污染損失跟生態破壞損失這兩塊,我們覺得這兩塊不是綠色的,要把它扣除掉。這個過程大家都比較了解,社會公眾和國際都對這個核算結果有所反應,不過地方政府對這個結果不太歡迎。當然這樣的反映與我們過去的發展方式有關係,因為這種核算方法對地方政府的政績是有一定影響的,有的地方把環境污染算一算,把生態破壞算一算,把資源消耗算一算,可能沒有留下多少正的GDP,所以這樣的核算對政績觀有衝擊,因此受到了一些阻力。但是不管怎麼説,核算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我們最近針對2012年31個省進行了核算,這個核算數據還是很能説明問題。 中央政府又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綠色GDP的核算和評估也應該有一些推進。在十八大報告裏,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都提到了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到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和社會發展評價體系裏面去。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要建立綠色GDP2.0版這個概念。那麼2.0版跟1.0版之間有什麼差異?綠色GDP1.0版主要是核算環境污染的損失和生態破壞的損失,有的政府官員説這不公平,我這個地方的生態系統保護做的不錯,這一塊也得給我核算一下。我説可以。所以我們在2.0版裏面,如果某一個省、某一個城市,如果你的環境質量是改善的,改善效益這一塊給你加進去,你的生態系統,有可能是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草原保護方面做出了好的成績,我們這一塊也給你加進去。原來全是減法,減法誰都不樂意,現在給你弄一個加法,既有減法又有加法。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綠色GDP2.0版的概念。 根據十八大的報告,三中全會的精神,價值鏈還是從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這三個維度去算。比如資源消耗,我們要算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分別是多少;比如環境損害,我們要算環境污染物排放量是多大,要處理這些污染物要花多少錢,這個相對比較容易,都是市場價格裏面體現出來的;比如生態效益,我們要算保護了多少森林,保護了多少草地,保護了多少濕地,生態紅線保護得怎麼樣等等。這樣最後得出綠色發展的綜合指數。我們幫江蘇省做了2010年、2011年、2012年這三年13個地級市的核算。 另外,這樣的核算也需要有一個起始點,上一屆政府這個事情做的怎麼樣,我接過來是什麼樣的本底,然後2013年和2014年這一屆政府做了工作,綠色GDP究竟是升了還是降了。這樣的評價對地方政府有一個很好的鼓勵作用。所以總的來説,在這方面我們還是要去探討,把節能環保的GDP落下去,用一個具體指標去衡量。 當然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不光是節能環保、綠色GDP。GDP有這麼多,政府最好還是讓我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能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中生活、生存、工作。這也是我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老百姓角度提出的一個基本的環境訴求,這些是對老百姓而言最實在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