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10點,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副部長劉昆出席“兩會”新聞中心召開的“財稅體制改革和財政工作”記者會,專門就財稅改革、財政政策、財政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區域性地方債務的危機會不會出現?財政部對於“新常態”下的積極財政政策有哪些新解讀?將有哪些具體的措施適應新常態?2015年3月7日10時,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歐文漢做客中國政府網,就2015年預算報告有關情況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有網友問:去年年底,財政部公開了30個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花這麼多的錢,到底效果怎麼樣?我們老百姓從中能得到什麼實惠? [歐文漢]PPP,又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14年以來,財政部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PPP模式,年底還確定並公佈了涉及供水、供暖、垃圾處理等多個領域的共30個示範項目。從地方實施情況看,PPP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江蘇、福建、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已陸續公佈了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一些省份還安排專項資金,為地方PPP項目融資提供支持。 推廣運用PPP模式,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精神的落實,而且有助於化解存量債務,轉變政府職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川、江蘇、浙江等地的實踐,已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初見成效。專家也指出,推廣運用PPP模式能夠更快更好地滿足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使群眾的幸福感指數上升。具體來説,如供水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PPP項目的實施,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還可能會降低我們在這方面的支出。可以説,推廣運用PPP,無論對政府還是對群眾都是一件好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