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常態” 轉變發展方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9 17:4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年度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2015年經濟形勢如何?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強、弱刺激措施的標準是什麼?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我國將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手段?2015年3月9日15時30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該怎樣應對經濟放緩和下行的壓力呢?

[張立群]首先是要適應經濟的“新常態”。既然經濟發展的國內、國外環境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那麼我們就要認識新的環境、適應新的環境。所謂適者生存,這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重要話題。國內外發展條件的變化,一個很集中的表現就是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改變,外部需求的水平、國內需求的水平都開始有所下降,市場就開始由過去的供不應求轉向供大於求、産能開始出現普遍的過剩。怎麼樣適應這樣一個供大於求的市場,企業的發展就必須要從過去的做得多、做得快轉向做得好、做得優、做得省。這個變化是適應“新常態”必須要完成的一項重大任務。而這個重大任務恰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條很重要的主線就是從粗放的、低水平、低成本的數量擴張轉向集約的質量效益型的或者是清潔的發展。這樣的轉型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看成是重大機遇。過去的高增長帶來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因此,如果持續地按照那個模式走下去,早晚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累積得越多、拖得時間越長,解決問題的難度就越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內外的發展環境發生改變,恰恰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應該是重大的歷史性的機遇。

我們要把握這個機遇,在提高增長的含金量上下功夫、在控制發展的代價上下功夫。通過努力,使中國經濟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有一個更高水平、更小代價可持續發展的新基礎。我想對於我們來説,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所以把握這個機會,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適應新常態,實際上就是要接受經濟增速的適度下調。從剛剛的分析來看,國內外的需求水平都有所下降,企業的訂單水平也就開始下降。這種情況下還要維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靠著財政和貨幣的擴張,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所以適應這個市場需求水平的變化,把增長速度適當地調低下來,我想對於中國經濟可能是一個合理的調整。從最近幾年的實踐來看,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以承受的調整,比如就業,我們最近幾年一直密切關注這個問題,增速換擋了,會不會對就業形成重大衝擊?但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最近兩三年來,新增就業的數量比過去更多了,像2007年新增就業是1100萬人,當年的經濟增長是14.2%,但去年的經濟增長是7.4%,新增就業是1322萬人。

這種情況表明了我們這樣一個增速的換擋對就業是不會産生明顯影響的。經過我們的努力,包括服務業的平穩發展、改革所推動的創業性的就業增加,再加上現在經濟體量加大,一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率對應的絕對量比過去多很多,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就多了不少。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在做好工作的情況下,7%左右的速度,或者是中高速的增長是完全可以支持比較充分的就業的。從這些分析來看,增速的適度調整是保障基本民生、保障經濟社會基本需要、能夠接受的增長速度,而且這個增長速度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人均GDP再翻一番也是可以保證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7%的增長,首先要從“新常態”的背景下認識它,我認為這是比較恰當的增長水平。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