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年度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2015年簡政放權重點任務是什麼?工商總局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什麼樣的環境?民政部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方面取消下放了哪些審批事項?2015年3月10日10時,民政部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工商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于法昌,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滿傳做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也想知道在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過程當中,工商部門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我們看到有這樣的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出現了申請執照多,但實際開業少這樣的現象,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于法昌]商事制度改革是一個綜合性改革,需要相關部門支持配合來完成。在改革過程當中,國務院定位這項改革是簡政放權的先手旗、當頭炮、突破口,我們先走一步,帶動和引領其他部委的改革。改革過程當中有一些需要統籌推進的問題,就是總理講的大門開了,小門沒開的問題。第二,改革過程當中,我們堅決落實改革要求和法律法規規定,在全系統各級登記窗口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登記時不再要求提交驗資報告。但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相關配套制度改革滯後,一些行業準入管理不銜接、不同步等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如有的行業準入中仍然要求企業實繳驗資,有的行業設定了註冊資本最低限額門檻,以註冊資本數額作為特定行業準入的基本條件,有的行業準入依然將通過工商企業年檢作為前提等。 第三,落實“先照後證”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工商設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由226項減為34項之後,對於國務院公佈的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項目,現已落實到所有工商登記窗口。但是,“先照後證”改革涉及眾多行業領域,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根據改革要求,修改完善相關行業領域準入的規章文件規定,調整審批流程,提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措施意見並抓好行業監管責任的落實,避免監管“真空”,維護市場秩序。 商事制度改革之後市場主體大量涌現,但是存在不開業或者沒有開業的情況,這我們也了解了一下。有幾個統計數據,統計局去年對64000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調查,到去年第三季度的時候,當時開始經營的已經佔了51.1%,處於籌建階段佔到19.2%,當然剩下的關停或者沒有開業的佔到7.8%。根據我們的統計,以及相關部門及地區的調研,開業情況達到70%-80%。但是沒有開業的也有一定原因,一是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以後,很多人一看辦企業很方便了,簡單認為改革後“辦公司不需要什麼條件”,從而盲目註冊、盲目申請許可項目經營;部分企業只為快速進入市場,在對市場的調研並不充分且尚未具備硬體、人員、業務等要素的情況下就辦理登記,導致經營狀況不佳或遲遲不能營業。 第二工商登記門檻降低,但有的行政審批門檻難降低。商事制度改革後,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更加方便快捷,但拿到營業執照後經營特定業務所需辦理的證件仍然很多。對於企業來説,這些手續文件辦理條件高、難度大、耗時長,影響了企業的開業進度。比如説開旅館,需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特種行業許可才能營業,很多企業拿到營業執照之後,拿不了這些證,需要的時間就很長,因這種原因導致沒有開業的也客觀存在。 第三是新企業投産運營仍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受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産品價格走低等不利因素影響,市場整體觀望氣氛濃厚,部分企業註冊登記後沒有及時確定主營業務,未能積極主動開展生産經營。企業用工成本逐年上升,新設企業普遍存在用工缺口。但是總體來看,大多數企業開業還是不錯的,經營還是可以的。另外,據我們對企業生存週期和發展趨勢研究發現,企業成立後3-7年為退出市場高發期,有近五成企業存活週期在5年以下。在企業創立初期,企業原始資本在不斷消耗,而企業卻還未在市場上立足,此時企業的死亡概率是逐漸增大的,隨著企業逐步適應環境,企業的死亡概率將逐步減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