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時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 近期的兩次降準為何不可簡單地與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畫等號?兩次降準給市場傳遞了一個什麼樣的信號?2015年5月7日16時,中國政府網就網友所關心問題電話連線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博士生導師巴曙松和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政府網]迅雷總,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拔冗接受採訪,解讀貨幣政策。有時評人士撰文稱,去年11月份至今,最近連續兩次央行的降準引發社會關注。是中國寬鬆貨幣政策的體現,請問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迅雷]相信很多人都認為降準是寬鬆貨幣政策的表現,因為可以讓商業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放貸。比如最近一次降準,就釋放了超過1萬億的存款返回給商業銀行。但是,要知道為何這麼做呢?是因為一季度的基礎貨幣規模大幅減少,原因是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下,一季度外匯佔款同比少增1.04萬億元,M2的增速也因此而降低,為了維持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所預定的12%的目標,央行需要通過貨幣政策操作進行對衝,所以,在我看來,降準或者升準只是為了維持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其中M2增速的變化是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重要依據,而引起M2增速變化的,目前一個重要因素還是外匯的凈流入、流出總量的變化。 記得在2010-11年的兩年裏,由於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熱錢流入國內,所以,央行就不斷採取提高準備金率的舉措,來對衝由於外匯佔款大幅上升帶來的基礎貨幣擴張壓力。如今,由於人民幣匯率水平趨於穩定,故熱錢大量流入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外匯佔款已經不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來源,在基礎貨幣增速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以保證廣義貨幣和貸款的穩定增長,發揮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作用。 我發現,08年至今,從歷次央行降準的時機選擇看,它都是在M2增速明顯回落的檔口實施降準,而且降準的目標是為了與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M2增速目標保持一致,從未超出過該目標而實施降準。這就説明,降準實際上是中性的貨幣政策體現。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