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8日在第24屆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上發表題為《共同推動非洲發展邁上新臺階》的致辭,指出本屆峰會以“促進包容性增長,創造就業機會”為主題,現實針對性很強。何為包容性增長?為什麼説中非合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長?實現經濟包容性增長,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建設為何應先行?主持人董倩邀請專家學者深度解讀。 [董倩]剛才還有一位網友問的問題很有水平,也很直接,我把這個問題給您。剛才我也提及這個話題了,就是總是有一些人對中國大力援非不理解,這位網友覺得他認為中國肯定是會從中獲益的,畢竟是互利的、雙贏的,請您想象講講中國在給非洲好處的時候自己有什麼好處?有什麼長遠的考慮? [劉貴今]這確實是很多人經常問的問題。 [董倩]老百姓老説一句話無利不起早。 [劉貴今]中國援助非洲圖什麼呢?這分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非洲有相同的經歷、相似的任務,我們先發展起來給非洲一點幫助和援助,這是道義上應有的擔當,中國人應該有這種擔當,因為畢竟我們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相互關聯性很強,沒有非洲的繁榮和和平發展就沒有世界的繁榮和平發展,非洲繁榮和平發展了中國也跟著繁榮和平發展,這是一個方面的。 [董倩]這是道義層面的。 [劉貴今]對,第二個是現實層面的,中國對非洲提供了援助,特別是中國在周總理提出八項原則的條件下給非洲提供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工程質量,而且最優秀的專家。那麼中國建起的這些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固體的宣傳的標誌,等於是我們給自己做了宣傳廣告。所以當1983年中國提出互利合作的概念時,我們在公路、橋梁建設、高樓大廈建設上拿到了很多的工程,所以在相當多的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給非洲提供大概這一年比如10億人民幣的援助,我們大概會有20億美元的勞務承包項目,美元和人民幣當時1:8,就是16的某種意義上的合作,當然互利合作的這些錢不是完全到國庫裏去,公司賺了、勞務賺了,但是我們的互利合作和承包實際上就是靠我們援外打下了基礎,給自己做了廣告,然後從無到有中國公司逐漸走出去,先是援外項目帶動的這是中國得到得好處。再一個中國對非洲提供的援助是多種形式的,過去是政府對政府、過硬企業對國營企業,過去幾種形式一是無償捐贈一種是無息貸款,一種是低息貸款。這次李總理打出100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三年給非洲300億,這不是白給的,是貸款的,而且其中大概有1/3是優惠貸款,2/3的大概是銀行國際通行利率的貸款,而且非洲國家還不了錢可以還你産品等等,從中中國得到了好處,所以非洲給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市場。 同時非洲還給中國的資本向還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目的的,不像美國和非洲,包括冰島,中國買一塊地覺得威脅了安全,在新西蘭買一塊地搞奶牛説你威脅他的安全,而非洲國家伸開雙臂歡迎你在他各個領域投資,包括電信領域、固話領域的投資,因為非洲對中國沒有成見,中國對非洲沒有壞心眼,這也是中國得到的好處,説起來這是平等、互利、互惠的。所以中國援助非洲我覺得沒吃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