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非洲訪問期間提到:“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根據央行的數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這一規模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三分之一。為平衡經常賬戶收支,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加強進口。如何盤活存量、控制增量?如何把負擔變財富?如何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2014年6月12日10時,外匯局總經濟師黃國波和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解讀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網友樓上人家]我國外匯資源以外儲形式集中在國家手中,為什麼不大力推進"藏匯於民"?外匯局多次提出要"藏匯於民",把外儲中一部分分給老百姓不就是"藏匯於民"了嗎? [黃國波]外匯局鼓勵民間的外匯資金運用和投資,實現“藏匯於民”,緩解外匯集中于國家的壓力。多年來,外匯局不斷完善外匯管理體制,保障銀行、企業和居民的合法購匯需求。現在我們在企業進口支付方面的外匯都是敞開的,企業“走出去”的外匯環節,外匯局也沒有限制,基本上也是敞開的。個人也有很多持有外匯的渠道,每年可以購匯5萬美元。對外投資也有合格的境內投資者QDII這些渠道。另外大家出去旅遊、購物、留學、訪問等換匯渠道都是暢通的。 這些年,“藏匯於民”整體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藏匯於民”的難點在於這些年人民幣單向升值預期比較強烈,所以大家不願意持匯,負債外匯化、資産本幣化跟這個是一致的,就是居民、企業不願意持匯。這種情況,加上這些年我們經常項目順差比較大,外來投資持續流入,外匯的積累就集中到了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到了現在的規模,並不是人民銀行、外匯局的目標,但是它是一個宏觀政策的執行者,擔負穩定市場的任務,所以就形成了外匯儲備。現在“藏匯於民”還需要進一步大力往前推進,除了外匯管理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非常重要的就是還要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增強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這樣大家就沒有單向的預期,這樣大家持匯的意願會更強,“藏匯於民”會逐步得到實現。往前看是樂觀的,因為現在匯率已經形成了一個雙向預期的走勢,所以持匯意願會上升。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