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政府網1>> 背景資料
 
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暢談多黨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同心譜華章 攜手向未來
——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暢談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吳小軍、崔靜、吳晶晶)這是歷史的腳步,這是時代的足音——

    “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共産黨的一聲誠摯召喚,引來廣大愛國民主人士不懼風險,從四面八方奔赴北平,與中國共産黨人一道,共商新中國的建國大業。

    在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到來之際,記者專訪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聽他們講述與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的重要啟示,展望與中國共産黨同心同行的美好前景。

    同道相求——在“中國號”巨輪上,中國共産黨勇當舵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劈波斬浪,勇往前行。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必然選擇

    北京東皇城根不遠處,民盟中央的辦公大樓裏,一面懸挂著10幅歷史照片的紅墻格外引人注目。這10幅照片分別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與民盟中央歷任主席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史良、胡愈之、楚圖南、費孝通、丁石孫、蔣樹聲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合影。

    “從某種意義上説,這10幅照片是民盟歷史進程的縮影,更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不斷發展壯大的高度概括與真實見證。”撫今追昔,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感慨萬千。

    2011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也恰逢民盟成立70週年。蔣樹聲回憶説,70年前,民盟誕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在她孕育、産生和宣告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中國共産黨的大力幫助和引導,也見證了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以民族大義、國家興亡、人民解放為重的氣魄與情懷──

    抗日戰爭勝利後,和平、民主成為時代的強音,但國民黨政府在經濟上瘋狂掠奪,使國統區民不聊生;在政治上一黨獨裁,瘋狂鎮壓民主人士;在軍事上積極準備發動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而遠在延安的中國共産黨,卻以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為己任,追求建設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為了團結更廣泛的力量,共産黨真心幫助、支持民主黨派的建立和發展,不斷向民主黨派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並以自己先進的理論和成功的實踐影響和團結各民主黨派。

    “民盟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發展和壯大中國。接受共産黨的領導,是民盟的立盟之本和一脈相承的光榮傳統,也是民盟70年來得以發展的最根本經驗。”蔣樹聲説。

    在風雨中攜手,在磨難中堅韌。事實上,不只是民盟,中國的各民主黨派都曾經歷過對共産黨從不了解到被吸引,再到心悅誠服地接受共産黨領導的心路歷程。近代歷史上,面對波譎雲詭的政治局勢,面對各種政治力量的競相角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對中國共産黨在認識上不斷深化、政治上不斷認同、行動上不斷靠攏。

    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回憶道,農工黨是在大革命失敗後,由鄧演達等革命先輩為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而建立的。在反蔣抗日鬥爭中,在歷經挫折與失敗後,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使農工黨在迷茫中看到光明,並深刻認識到,“惟有中國共産黨是革命的主力”,“要革命必須與紅軍取得聯絡”。

    “近代中國遭受外國列強欺淩的屈辱歷史告訴中國人民,沒有一個為人民謀利益的堅強的政治領導核心,中華民族就形不成合力,就形不成抵禦外侮的強大力量,就只能處於任由列強宰割的地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産黨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唯有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有光明的前途和未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桑國衛説。

    同道相求。1948年4月,中國共産黨發出“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立刻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實現了從同情和傾向共産黨到公開自覺接受共産黨領導的根本轉變。

    一路櫛風沐雨,一路凱歌高唱。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表示,九三學社選擇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並最終成為其政治聯盟力量的一部分,是對共産黨取得成績的欽佩,也是對共産黨方針政策的認同和方式方法的接受。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韓啟德説,在此之前,中國社會內憂外患不斷,雖有不少進步、革命力量前仆後繼力圖扭轉乾坤,但仍無法改變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著眼于工農大眾利益,贏得了最大多數人民的信任,幾經生死磨礪,終於建立了新中國。

    韓啟德説,1978年以來,中國共産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一方面勇敢地糾正“文革”錯誤,撥亂反正,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實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思想得以解放,經濟飛速發展,政治日漸昌明,各項建設穩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事實勝於雄辯。在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歷程中,中國共産黨砥礪前行90年,所走過的是一條無私無畏、堅持真理、勇於探索、追求國家富強和人民福祉的道路,是一條符合歷史發展規律、講求民主與科學精神的道路,是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民主黨派的必然選擇。”韓啟德説。

    同聲相應——在多黨合作事業中,中國共産黨人以博大的胸襟和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坦誠相見,肝膽相照,共謀中華民族復興大計

    政治協商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內容。共産黨就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進行協商,是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也是共産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對多黨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協商有深刻體會。“自從2007年擔任民進中央主席後,我多次參加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的高層民主協商會,深切地體會到中共中央領導人對多黨合作事業的重視。他們以誠懇和虛心的態度鼓勵、支持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認真傾聽和及時回應我們的建議和批評。這使我們很受感動,更增添了參政議政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嚴雋琪回憶説,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前,會議的重要決定或建議,都事先聽取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意見。“作為民主黨派領導人,我們還常以書面形式直接向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反映問題和意見,中共中央領導人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不時作出重要批示,在工作中充分吸納。”

    民主協商會、座談會、談心會……各種形式的對話交流,使得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協商內容更加充實,程序更加規範,協商議政的天地越來越廣闊。據統計,僅去年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其委託有關部門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就達19次,平均每個月就有一到兩次,其中有4次會議是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或出席併發表重要講話。

    2007年,有著深厚醫學科學背景的陳竺作為一名無黨派人士走上了衛生部部長的領導崗位。他多次參加中共中央舉行的黨外人士座談會、高層民主協商會等,代表無黨派人士就他們關心的問題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意見和建議。

    陳竺回憶説:“在201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舉行的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我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向胡錦濤總書記建議,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在150元基礎上翻一番,以基本解決農村居民的大病醫療保障問題;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的成員,我也向溫家寶總理彙報過這一設想。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同年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與網民在線交流時明確表示,解決大病統籌問題達到300元的出資標準,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能夠做到。”

    這樣的經歷讓陳竺不禁感慨:“廣泛、認真聽取無黨派人士的意見,不僅是中共中央貫徹落實多黨合作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無黨派人士的信任和重視,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廣徵各方賢才、廣納各方意見的寬廣胸懷。”

    加強共産黨與非中共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共有3.2萬名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按照中共中央頒發的文件規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揮權、處理問題的決定權和人事任免的建議權。

    對此,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深有感觸。1998年,身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建四川省主委的陳昌智被調至北京,擔任監察部副部長。此後,他又先後擔任了民建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重要領導職務。“從一名普普通通的知識分子到參與國是的民主黨派領導人,可以説,我的成長過程是共産黨重視發揮民主黨派人士作用、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權中團結合作的生動寫照。”陳昌智説。

    “在監察部工作期間,沒有人把我當外人。非中共領導幹部和中共領導幹部一樣,有職有權有責。”陳昌智回憶説,“當時,我在部裏分管三個部門,其中一個是案件室。我作為非中共領導幹部,和中共領導幹部承擔了同樣的工作任務。”

    2003年,監察部推薦陳昌智擔任中國監察學會會長。“當時我有些顧慮,認為自己是非中共領導幹部,不便做正職。是監察部主要領導同志給了我信心和勇氣。”陳昌智坦誠地説,“工作中的這些點點滴滴,讓我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産黨對民主黨派人士的重視、信任、支持和關心,在合作共事的過程中,我的意見受到充分尊重。”

    同心相向——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堅持鞏固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優勢,攜手共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未來

    從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三訪“特園”,與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推心置腹,共謀國家和平統一,到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專設“火鍋宴”,宴請五位老工商業者,聽取他們對國家經濟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從1997年江澤民在會見民主黨派新老領導人時,提出新階段多黨合作必須堅持的四項重要原則,到新世紀之初,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胡錦濤頂風冒雪逐一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機關和全國工商聯機關,共商鞏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大計……

    時光飛逝,中國的多黨合作事業薪火相傳,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説,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今年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是我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有力保證。

    “這是對多黨合作理論的最新發展,表明了共産黨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決心與信心。”林文漪説,“作為參政黨,臺盟將與兄弟黨派一道,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智慧和啟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同中國共産黨的親密合作,為中共中央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順利貫徹落實貢獻應有的力量。”

    林文漪表示,臺盟將結合自身優勢,重點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兩岸科技交流、三農問題與兩岸農業合作、區域協調發展與兩岸産業融合、閩南文化與兩岸文化交流等開展參政議政工作,為國家發展建真言、獻良策。

    各民主黨派作為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參政黨履行職能和發揮作用的能力,攸關多黨合作的未來,中國共産黨對此始終予以積極關注與支持。

    “當前,面對多黨合作事業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面對黨派隊伍結構和成員的變化,更加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厘清自身發展的思路,科學地回答我們在加強自身建設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例如,如何建設好一個素質更高、能力更強的參政黨,如何繼承好傳統、保持好特色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把科學發展觀的精髓與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相結合,在實踐和理論中不斷加以探索和研究。”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説。

    萬鋼表示,作為以歸僑僑眷中上層人士為主組成的參政黨,致公黨有責任和決心,以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為宗旨,充分發揮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實發揮好致公黨在僑務工作中的獨特作用。

    “十二五”的大幕已經開啟。對此,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信心滿懷:“作為參政黨,努力推進‘十二五’規劃的全面實施,是民革應盡的職責。”

    周鐵農説,民革各級組織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全面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工作,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努力工作。

    同心譜華章,攜手向未來。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紛紛表示,相信中國共産黨必將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堅持鞏固和完善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優勢,攜手共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明天。

 
 
 相關鏈結
· 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同心譜寫多黨合作事業新篇章
· 人民日報評論員:推進多黨合作事業持續發展
· 賈慶林:不斷開創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
· 與多黨合作事業同行——訪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
· 嚴雋琪:60年多黨合作成就奠定基石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