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論“道”:改革才有大未來
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啟今年第十一次離京考察,他來到上海自貿區考察調研,詳細了解上海自貿區運行一年來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進展,直接聽取中外企業的建議,並與正在自貿區辦事大廳的群眾交談。李克強在現場説:“自貿區有大未來,上海有大未來!”
而在8天前的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也回答了他對自貿區的看法:我們在上海搞自貿區的試驗,可以説它是一個改革的高地,而不是一個政策的洼地。換句話説,李克強講話的背後深意是:改革才有大未來。
在2013年上任之初,李克強就對外界説:要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説完這話幾天后,他就到了上海,鼓勵支持上海建一個自由貿易區試驗區。至於為何選擇上海,李克強解釋説:“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
此後的一年,上海傾情投入自貿區的探索實踐,“負面清單”等改革舉措也成為婦孺皆知的熱詞,同時伴隨著資本市場一波風起雲涌的自貿區行情。不過,自貿區改革不等同於開發區,它沒有太多的優惠政策,土地價格、稅收標準這些地方招商引資的慣常手段在此排不上用場。
因為最後上海自貿區要進行經驗總結,將可複製的經驗,再面向全國其他地區逐步推廣。如果只是降低地價、稅收返還這种老套的措施,那麼複製的地方越多,這种經驗就越貶值,甚至讓中國陷入區域惡性競爭的旋渦。正是因為如此,由條件更加充分的上海率先發起這場改革的攻堅戰。
一年後,這座高地是否被攻佔,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此,想聽聽這位上海自貿區的直接推動者如何評價這場試驗。其實,他也好奇自貿區的改革舉措到底有沒有産生紅利,在走入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他就大聲問:“哪個是做企業的?來説説自貿區讓你感覺到好處沒?”
在此之後,他還要去個別企業實地考察。在自貿區註冊企業並不難,在全國註冊企業也越來越容易,今年3月1日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新設立企業數量大幅增長,3月至8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659.59萬戶,其中企業192.7萬戶,同比增長61%。所以,李克強更關注的是企業能不能活下去,他説:“要讓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的企業,不但站得住,而且活得好,更要贏得大未來!”
類似的話,李克強剛説過,就在昨天,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扶持小微企業的措施,他針對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歐洲日本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三分之一等現象就説,要想方設法讓小微企業活得更長一些,讓後續的創業大軍能源源不斷進來。“不僅要讓企業‘生出來’,還要讓他們‘活下去’、‘活得好’!”
這樣的期望同樣適用於自貿區,而且也適用於推廣和複製自貿區經驗更多地區。而在來上海之前,李克強已經把自貿區領銜的一張“負面清單”改革擴到了三張清單,後面緊跟著“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解釋了這三張清單:政府要拿出“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麼,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給出“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該幹什麼,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理出“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做到“法定責任必須為”。到了上海自貿區後,他在有更多實地接觸後説,負面清單實際上支撐著政府的責任清單:禁止做什麼比允許做什麼更難!
當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負面清單較去年大大“瘦身”時,首先“表揚”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給了很大支持”。李克強擺擺手説:“我今天不問各部委為自貿區支持了什麼,我更想知道他們還可以再支持什麼?”這背後的深意也是還能推動哪些改革措施為自貿區、為中國謀求更多紅利。
其實,上海自貿區28.78平方公里的改革更像是一場蝴蝶效應的前奏,自貿區內與區外的改革一直在互動,它並不是在孤島上進行改革試驗。李克強曾引述《老子》之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海自貿區或許只是那個“一”,下一步進行自貿區改革試驗的城市或許就是“二”,“三”大抵就是推廣至全國的經驗,而追根索源,那個“道”就是改革,也只有改革,中國才會有大未來。(田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