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臺“綠色文件”力推生態文明建設

2014-11-10 15:4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重慶11月10日電(記者王曉磊、周凱)一份“綠色文件”近日在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市誕生——這份《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八個方面推進生態文明,並更多地利用法治和市場手段,在2020年將重慶建成碧水青山、綠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諧宜居的生態文明城市。 

    這份意見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經過1年多調研,並融入了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要求形成的。重慶是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和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版圖上有特殊地位。重慶市委提出了“五個絕不能”: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GDP和一時的經濟增長,絕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為代價換取所謂的“金山銀山”,絕不能以影響未來發展為代價謀取當前增長和眼前利益,絕不能以破壞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代價獲得表面繁榮,絕不能對當前環保突出問題束手無策、無所作為,對苗頭性問題疏忽大意,無動於衷。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是意見部署的重要內容。重慶將依據五大功能區域定位,科學定位生産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例如城市發展新區要充分利用山脈、河流、農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態屏障條件,建設組團式、網絡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産業集聚區和現代山水田園城市。重慶還提出幾條保護“紅線”,全市耕地、林地、森林面積分別不低於3000萬畝、6300萬畝和5600萬畝。

意見還要求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技術和資本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的産業結構。五大功能區域將實施産業投資“禁投清單”政策。為了加強生態環保的法治和制度建設,重慶將全面清理現有法規規章中和生態文明要求不一致的內容,加大對污染、浪費等處罰力度,違法排污不作為將被依法按日計罰。同時,促進重點排污單位的環境信息公開,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定期公佈評定結果和違法者名單,讓“排污大戶”更多地接受公眾監督。

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是重慶此輪“生態攻堅”的一大特點。在改革生態環保的投融資體制上,由於生態環保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大、成本回收週期長,對社會資本吸引力不強,重慶成立了水務、水投等國有融資平臺,拓寬了建設融資渠道。在健全環境資源市場上,要求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資源與環境交易所,培育壯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