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的“全民閱讀”願望在呼喚“立體聯動”

2015-03-15 19:56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打印

    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説,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誌。而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兩次願意把“全民閱讀”這幾個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原因,明年還會繼續。(3月15日人民網)

    政府工作報告兩次寫入“全民閱讀”,並且明年“還會繼續”,明白無誤地表達出對“全民閱讀”唸唸在茲的追求。為什麼這麼執著?李克強總理説得清楚:一個是群眾需要,而且不僅是文化屆、出版界人士的需要,更是經濟界、企業家的需要。一個是閱讀現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閱讀量,和有些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甚至不及人家十分之一,到了讓總理為之擔憂的地步。

    這樣兩個現實存在,再加上閱讀量增加是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誌;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並與工作方式結合,既能增加創新力量,又能增強道德力量。所有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是政府工作報告一而再再而三強調“全民閱讀”的原因。這也不難看出,總理的回答是一個邏輯嚴謹的論述。

    但是真正要將“全民閱讀”落實到位,卻需要實實在在地努力和立體式的聯動。因為想要閱讀成為生活方式,就得形成閱讀習慣。而閱讀習慣的養成,又得有社會閱讀氛圍的支撐。不妨想想,在一個視閱讀為高雅追求,在一個到處都能看到閱讀身影的環境裏,不讀書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另類,是社會唱衰的行為,誰還好意思不讀書啊?可是這種氛圍的構建,需要認知正確,需要有購書的能力和閱讀的時間。當人們不再為買一本心愛的書還要因定價太高反復掂量的時候,當人們休閒到可以從容閱讀、不再在勞動力市場東奔西走消耗時間或者在流水線上天天加班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的時候,閱讀狀況,自然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除此之外,社會要有創新服務。比如內蒙古圖書館去年5月啟動“彩雲服務”,讀者憑藉書證,就能在與之建立合作關係的呼市三家國有書店任意採購借閱。這種“你看書,我買單”的文化創新模式,給書店帶去了圖書館的讀者,給圖書館帶來了書店的顧客,給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給社會創造了“全民閱讀”的條件,真正實現一舉四贏。這,就是一個電光穿壁的推力。看看這個舉措實施後,內蒙古圖書館新書流通率甚至達到100%,創造出世界圖書館界的奇跡,就能知道文化創新何等重要。如果此類創新層出不窮,如果書籍定價更加親民,如果帶薪休假普遍落實,全民閱讀這鍋水,很快就會迎來沸騰的一天,總理“全民閱讀氛圍無處不在”的希望就能早日實現。(雷鐘哲)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