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好促投資穩增長的牛鼻子
——來自國務院督查組的報道

2015-07-07 07:2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截至5月29日,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4336.3億元,佔全年4776億元的90.8%,保證了重大項目的資金需要。下半年發改委將進一步謀劃推出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等4個新的工程包。”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向國務院督查組介紹情況時説。

    去年以來,國家陸續推出了七大類投資工程包、六大領域消費工程、實施“三大戰略”、推動重大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等重點領域投資。這些項目進展怎麼樣?記者跟隨國務院督查組走訪了一些部委和省份。

    投資進度加快,項目選擇注重與調結構惠民生相結合

    重大工程建設是促投資穩增長的“牛鼻子”。“錢投下去了嗎?項目落地了嗎?”對每一個承擔了重大工程項目的部委或省份,督查組都會這樣問。

    “今年水利工程建設投資計劃下達和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截至目前,已下達2015年中央水利建設投資1565億元,下達率92.7%。”水利部副部長矯勇答。

    “今年計劃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約7000億元,1至5月已發放2625億元,同比增幅達58%。”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答。

    “今年1至4月上海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73.6億元,佔全年計劃的25.6%,完成進度同比加快3.3個百分點。”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答。

    投資規模增大、下達進度加快是好事,但會不會加重産能過剩?這也是督查組關注的問題。

    鐵路建設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銀行貸款對民生支持力度更大,而産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餘額在下降。“到今年4月末,銀行業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52%,大幅高於貸款平均增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告訴督查組,銀監會今年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了《能效信貸指引》,引導金融資源配置。

    地方政府也紛紛把項目建設作為促進穩增長與調結構平衡的結合點。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向督查組彙報:“湖南今年計劃圍繞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社會民生等領域,推進50個重大工程、1000個重大項目。”

    融資方式創新,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好項目要落地産生實效,資金保障很重要。財政資金畢竟有限,如何吸引更多資金投到調結構、惠民生的好項目?

    為確保項目落地,銀行開發了不少新的信貸産品。比如,國家開發銀行給予大藤峽水利建設項目的貸款,期限長達40年(含寬限期9年)。

    同時,一扇扇阻擋民營資本的“玻璃門”正在被敲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工信部報請國務院同意取消了寬帶接入網業務試點企業國有股權比例限制,還特別降低了民營企業經營寬帶接入網業務的註冊資本金要求。目前已有56家企業提交了申請。

    為吸引社會投資,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指導意見和合同範本。目前我國已建立PPP項目庫,首批向社會發佈推介1043個項目,總投資近2萬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回報週期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天然偏弱,怎麼吸引社會投資?

    矯勇説,雲南省陸良縣恨虎壩中型灌區微灌高效節水技術改造項目摸索出了好法子:“項目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商,企業和合作社按照7:3的比例成立股份公司,由其負責投資建設。同時明確三個信號:社會資本投資回報率不低於銀行5年貸款利率;社會資本可以運營20年;投資風險比投資收益少3%,政府給補貼。這是只賺不賠的買賣。信息發佈後,12家企業來競標,包括外資公司。”

    中國鐵路總公司創造性地設立了面向社會公開發售的鐵路發展基金。盛光祖透露,該基金將有高於5%的利息收益,且保證本金安全,普通百姓也可以購買。

    審批時間縮短,簡化流程明確時限

    儘管多數部門都取消下放了超過一半審批事項,但審批仍是加快項目落地的最大壓力。交通運輸部向督查組反映,交通建設項目前期審批工作環節多、週期長。比如高速公路、重點水運工程項目,審批涉及發改、交通、國土、環保、水利等多個部門,國家審批需要40多個環節、省級審批需要20多個環節。

    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也採取了措施。對鐵路建設審批,國家發改委合併了可行性研究和預可行性研究兩環節,縮短了前置審批時間。一些銀行的貸款審批流程也在優化。

    不過,大家仍希望審批速度能再快些。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説:“現在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已分別就一些建設項目審批、環評下放了權限和簡化了程序。建議各部委授權或指導省級主管部門,參照國家層面的做法,進一步簡化地方交通建設項目審批程序。”

    水利部反映,中央項目在批復之前,地方不掌握信息,年初安排預算時沒有安排,會導致年中項目批下來了、地方資金配不上的問題。建議重大項目儘早納入地方預算中。

    對於各地各部門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和創新做法,“我們既要發現問題,也要收集、推廣各地的有效辦法和解決問題的創新經驗,更好地推進投資審批和項目落地。”國務院第十督查組組長于廣洲説。(記者 左婭、曲哲涵、林麗鸝)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