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怎樣走出屢破紅線的怪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6 08:2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網聞”回放

互聯網金融企業融360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實驗室日前聯合發佈的網貸評級報告顯示,目前網貸行業資金採用銀行存管的平臺不足5%,而且在很多平臺推出的活期理財計劃中,普遍存在資金池現象,95%的P2P公司不符合監管要求。

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互聯網借貸即P2P平臺“缺門檻、缺規則、缺監管”,資金安全存在隱患,屢見不鮮的經營者“卷款跑路”事件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如何健全網貸平臺的內控機制、信用體系和消費者保護機制,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於今年7月發佈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P2P網絡借貸要堅持平臺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仲介服務;要明確信息仲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此前,銀監會也曾明確對P2P網絡借貸劃過四條紅線,即明確平臺的仲介性、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和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然而,據融360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網貸行業雖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平臺運營成本持續上漲,壞賬率仍呈上升態勢,問題平臺數量在6月份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966家,正常運營1867家,行業淘汰率達34.1%。很多P2P網貸平臺更是屢屢突破監管紅線。

對此,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對P2P網貸首先應有客觀的認識,不能一棍子打死,很多P2P網貸企業還是致力於做健康的網貸平臺,為中小企業、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總體上來説對這種新的金融模式,應鼓勵發展。但這些違規行為讓普通投資者蒙受了很大損失,也會擾亂整個網絡借貸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會誘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當下,P2P網貸的違規行為主要表現為採用資金池運作、資金不託管、自擔保和信息披露不完善等,形成了較大的風險隱患,比如資金池運作會導致資金使用不透明,資金不託管則容易出現‘跑路’,自擔保容易形成騙局等。”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指出。

那麼,P2P網貸如何才能走出屢破“紅線”的怪圈?郭田勇表示,首先要明確P2P網貸監管原則,條件成熟時出臺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的法規和細則,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並進行有效監管。其次,要明確監管主體,完善監管制度建設,分工明確,避免監管缺失或重復監管。此外,要完善徵信系統,逐步建立起涵蓋道德品質、還款能力、資本實力、擔保和經營條件的網貸信用評級體系。

目前,規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已經出臺,但相關的具體細則還尚未出爐,這也是造成當前多數P2P平臺踩“線”運行的根本原因。向松祚建議,相關細則要明確P2P借貸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例如,是否實行實名制、網上簽約是否需面簽等,並逐步考慮對P2P網貸公司頒發執照,提高準入門檻。

“成熟的P2P平臺應在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基礎上,明確投資風險自擔的原則,杜絕平臺兜底行為,讓網貸平臺回歸金融信息服務的本質。”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判斷,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以及實體經濟去杠桿化,互聯網金融行業可能會迎來陣痛,也不排除個別企業出現倒閉、違約、轉型等情況,行業的優勝劣汰將是大勢所趨。(記者 溫源、劉坤)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