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24日電(記者 張曦)深秋的青藏高原東部山區十分寒冷,青海省互助縣松多鄉馬營村,年近半百的村民楊春祥看著自己的“寶貝疙瘩”們在溝溝壑壑裏或啄食或追逐,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
因為嚴重的小兒麻痹後遺症,楊春祥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走出過靠天吃飯的深山。但是無獨有偶,馬營村山坡上一種身形細小的野蔥和原始土雞,打開了楊春祥和其他村民的致富門路。
“咱這的土雞吃野蔥花長大,品牌就認定為‘蔥花土雞’。”村委會主任咎行建説。
“市場上的土雞一般五六十元一隻,但是‘蔥花土雞’一隻能賣到一百元還供不應求,我看著心裏十分癢癢,可養雞需要資金,這個門檻難住了我。”楊春祥説。
今年5月,幾個“戴工作牌”的人走進了楊春祥家,從村主任和鄉親口中得知,他們是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將青海實施不久“金融精準扶貧”的政策帶給村民。
“楊老漢,聽説你想養雞需要資金,試試申請金融扶貧貸款怎麼樣?”
“啥是金融扶貧貸款?”
“就是銀行給您貸款,最高5萬元,三年內還清,利息全部由政府貼補,不需要抵押。”
“還有這樣的好事?”楊春祥心裏直犯嘀咕。
半個月後,填寫了貸款申請表的楊春祥順利拿到5萬元的貸款,購進800隻雞仔,蓋起了雞舍。幾個月後,第一批被村合作社收購的“蔥花土雞”和土雞蛋賣了兩萬多元,相當於過去5年的家庭收入。與此同時,楊春祥家的門牌上,還多了一個紅彤彤的“信用戶”標牌,以及一張“個人信用評級卡”。
常住深山,馬營村的鄉親們不大習慣在生人面前講話,卻總反復念叨:“是金融扶貧把山裏的土雞變成了‘金鳳凰’,把我們帶上了富裕路。”
2015年初,青海率先在全國實施“金融精準扶貧”,不同於以往“撒胡椒面”似的扶貧方式,金融扶貧創新在於:通過在銀行機構存入一筆“金融風險補償金”,以1:10的比例撬動出十倍貸款,用於貧困戶、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發展産業,併為其進行30%-100%不等的貼息。
“‘金融風險補償機制’一方面為扶貧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使扶貧工作得以更大面積推廣;另一方面,一旦用戶出現欠款,風險補償金要承擔不良貸款本息金額的40%,銀行只承擔60%,等於給銀行吃了‘定心丸’,參與‘金融精準扶貧’的主辦銀行向人民銀行機構申請支農再貸款,利率將有所減少,提高了銀行參與積極性。”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行長林建華説。
記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鎮後菊花村的一所獺兔養殖基地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是貧困戶,養殖散戶也是貧困戶。
面對疑問,養殖基地負責人崇尚偉笑呵呵地説:“現在行情好,我想擴大規模,所以申請了金融扶貧貸款,只要吸納一個貧困戶就可以多得到貸款20萬元,這次我吸納了十多個貧困戶,享受了50%貼息,拿到貸款後馬上修建了籠舍,今年基地收入30萬元不成問題。貧困戶每人增收一萬多元也不成問題。”
“‘金融精準扶貧’不光針對個人信用貸款,更多的是面向村合作社、能人大戶等有一定養殖規模的集體,通過扶持這些産業,帶動貧困戶參與入股、就業等。”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助理吳敏表示。
據悉,通過“金融精準扶貧”,青海2015年將完成22.5億元扶貧貼息貸款發放,2016年試點村莊將達到100個,約15萬戶農牧民受益,有望助推青海42個貧困縣三年內實現整體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