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米盧廷·伊格亞托維奇。張智勇 攝
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以及中國在歐洲合作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匈塞鐵路無疑是剛剛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亮點之一。11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蘇州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共同出席了中匈、中塞兩國三方共同建設的匈塞鐵路合作文件簽字儀式。日前,光明日報記者對匈塞鐵路項目在塞爾維亞的重要合作夥伴——CIP交通研究所的總經理米盧廷·伊格亞托維奇進行了專訪。
共建中國的“歐洲走廊”
為改善中東歐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促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在2013年11月于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的第二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中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三國總理宣佈合作改造升級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之間的鐵路。在2014年12月于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第三次會晤中,中匈塞三國正式簽署合作建設匈塞鐵路諒解備忘錄。2015年6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訪問匈牙利期間,“匈塞鐵路”建設被納入“一帶一路”合作共建框架之中,匈塞鐵路及中歐陸海快線將成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意義重要。
伊格亞托維奇對記者説,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鐵路最早建於1882年,至今仍為單線,設施老舊,全長374公里的路程需要8小時才能走完。中國參與改造後,這條鐵路將成為客貨復線,並實現全線電氣化,設計最高時速達200公里,全程運行時間將縮短為2.5至3小時。建成後,這條高速、安全和高等級的鐵路將成為中國的“歐洲走廊”,中國商品從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上岸後,經過馬其頓並通過匈塞鐵路就能便捷地進入歐洲。同時,作為泛歐10號走廊的組成部分,匈塞鐵路將實現東南歐與歐洲其他地區的快速連通。
項目備受民眾期待
伊格亞托維奇介紹説,塞爾維亞素有“歐洲十字路口”之譽,也是連接歐亞非的陸路必經之國,許多貨物運輸都途經這裡。伊格亞托維奇不無遺憾地指出,塞鐵路系統非常老舊,使用歷史已超過100年,最高運營時速只有每小時40公里,速度慢,車況差,時間無法保證,使用率很低。匈塞鐵路重建改造完成之後,部分貨物運輸可以分流到鐵路,加快運輸速度,提高巴爾幹地區經濟聯絡效率。塞爾維亞將因此直接從鐵路貨運中獲利,並有望刺激和帶動當地經濟的增長。
伊格亞托維奇充滿信心地判斷,匈塞鐵路項目備受塞爾維亞民眾期待,貝爾格萊德和周邊國家的首都距離都不遠,匈塞鐵路建成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乘坐列車出行。
要建百年匈塞鐵路
“匈塞鐵路建成後,可以保證塞爾維亞在今後一百年的時間裏有一條安全高效的鐵路。”伊格亞托維奇説。為了早日實現這一藍圖,今年以來,他領導的CIP交通研究所團隊全力以赴,一心撲在匈塞鐵路前期勘察規劃以及設計工作上。
他介紹説,作為該項目塞爾維亞路段的主要合作夥伴,CIP交通研究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過硬的資質,和中國公司也有過成功的合作經歷。CIP交通研究所是東南歐最具實力的設計研究公司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塞爾維亞公國時期。在100多年的歷史中,該所承擔了幾乎所有國家級別重要工程的相關工作。貝爾格萊德—巴爾鐵路被稱為“歐洲最難鐵路”,470公里的路程要穿越254條隧道,搭建234座鐵路橋,這一當時被認為是無法跨越的難題就是由CIP克服的。
2014年12月18日,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在歐洲修建的第一座橋梁,長達21.3公里的橋梁連接公路就是CIP設計的。伊格亞托維奇告訴記者,他們與多家中國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在“16+1”合作框架下,雙方將開展越來越多的合作。(記者
張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