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讓傳統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記者 劉懷丕、晏國政)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山西太谷縣在科技支撐、金融創新和土地流轉等方面大做改革文章,給傳統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去年,太谷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27元,增長12%。 科技引領農業增效 畝産達800斤!山西農業大學三農服務中心主任王秦俊打著手勢,強調他牽頭的創業團隊的技術成果。一般來説,山西境內小米的産量畝均只有二三百斤。這是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金谷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 王秦俊取得的成績是太谷縣政校企合作的一個縮影。太谷縣集聚著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該縣實施政校企戰略合作,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初步探索出了産學研一體化新模式。目前,園區已有40多個山西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及團隊入駐,啟動的脫毒快繁育苗工程實現了年産無病毒種苗500萬株。 除了通過科技創新園區示範,太谷還加強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一年來,推廣“玉露香梨、早黑寶”等新品種32個,“雙調雙蓋、平衡種植”等新技術45項。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6.3%。 太谷縣農委主任王保利説,太谷農民長期與駐地科研院所的教授們交流,科技意識非常強,縣裏組織的技術培訓,農民聽課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利用科技增産的能力也很強。 太谷壺瓶棗聲名遠播。當地棗農介紹,一些技術能手不但自己的紅棗種得好,還坐著飛機去新疆,給那裏輸入棗樹種植管理技術。 金融撬動農民增收 太谷縣養豬大戶吳吉智去年預判到今年生豬價格必漲,就開始著手擴大規模。不過,銀行貸款難讓他犯愁了一陣,所幸遇上太谷縣農業金融政策支持,他貸到150萬元。吳吉智説,擴大規模他今年多出欄了1000頭生豬,再加上價格好,多掙到了不少錢。 農業缺乏發展資金是老問題,太谷縣在探索融資機制上有新突破。該縣設立金谷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把放貸資金放大到30億元,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創建“互助貸”、“助保貸”等多元擔保模式,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07億元;嘗試土地經營權、“三園兩場”、林權等抵押貸款新模式,累計發放貸款1億多元。 通過抵押養雞場,太谷縣興民牧業專業合作社貸到200萬元,解決了全年一半的流動資金問題。該合作社理事長趙大湖説,因為是政府支持的農業貸款,辦理手續簡單,三四天錢就能到手,大大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 太谷縣農委農改辦負責人郭志江説,多種融資模式的創新,基本覆蓋了不同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為撬動農民增收提供了金融動力。 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農業走向現代化,離不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太谷縣設立土地流轉專項資金,成立農村産權交易中心,加大扶持促進流轉。目前,全縣已流轉土地26.6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達59.8%。 郭志江説,太谷縣發揮每年1000萬土地流轉專項資金的作用,對新流轉土地300畝以上用於發展設施農業、幹鮮果、苗木花卉的流入方,按規模、分檔次給予連續3年補助,推動了土地流轉速度,壯大了全縣的農業主導産業。 在政策的帶動下,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積極性很高。太谷美園農林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為基準,採取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土地勞力入股等多種土地流轉模式,流轉土地4000多畝,帶動2000多農戶。該合作社理事長張隆德説,合作社的業務涵蓋育苗、管護、工程等苗木産業的全鏈條,社員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 王保利説,目前太谷有縣級以上重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4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25個、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234家,農業産業化經營帶動農戶達80%,集約化、規模化、社會化相結合的農業經營新體系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