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2月12日電(記者 劉子明)冬日的西藏高寒缺氧、天寒地凍。援藏幹部舍小家、顧大家,為雪域高原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奉獻著熱血和青春。藏族同胞親切地稱他們為“奔達”,藏語意為兄弟。 心繫百姓 情牽農牧民 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漫山遍野的牛羊,這是冬天的雪域高原。“動物防疫無小事,牲畜都是農牧民的心頭肉,一旦發生疫情,事關穩定大局。”看著牛羊在高原健康地奔跑,北京援藏幹部左春偉的心裏踏實了許多。 左春偉現任拉薩市農牧局副局長,分管獸醫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由於經常下鄉,給牛羊防疫,這位“都市來客”很快和鄉里的農牧民打成了一片,被鄉親稱之為牛羊的“保護神”。 牧民索朗提起左春偉激動得不知説什麼好,只有一個勁兒豎起大拇指表達感激之情。 “有一次,夜裏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有9頭疑似染病的黃牛被牛販子賣到了拉薩的一個牧區。該牧區的牛羊都是幾百頭在一起散養,萬一發生疫情,後果不堪設想。”左春偉説。 那天,他冒著近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走了4個多小時,敲響了90多家農牧民的家門,逐一排查,終於在淩晨5點找到了那9頭疑似染疫黃牛,有效阻止了疫情傳播,避免了農牧民3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21年來,北京先後選派了600多名援藏幹部,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給那些有抱負、有情懷的人提供廣闊的平臺。”北京援藏幹部總領隊馬新明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的確,援藏幹部沒有辜負組織的期望,一撥又一撥,21年接力援藏工作,為建設美麗新西藏作出了貢獻。拉薩市群眾文化體育中心,是迄今為止西藏最大的援藏單體建築,填補了沒有大型文體場所的空白;德吉羅布兒童樂園的建成使用,填補了高原沒有大型遊樂場所的空白;牦牛博物館成為世界上唯一以牦牛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發展經濟 提高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拉薩的凈土健康産業開展得如火如荼,帶動直接就業人員8萬多人。”農業部援藏幹部、現任拉薩市副市長周普國説,“通過調研國內外産業發展的趨勢,針對産業結構調增新局面,結合西藏水、空氣、土壤、人文環境‘無污染’的優勢,發展高原綠色産業無疑是一條好路子。” 兩年來,拉薩凈土健康産業發展迅速。奶牛規模化小區發展到19個,城關區白定村奶牛養殖中心建設標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古榮糌粑、瑪咖酒、尼木藏香等凈土品牌市場走俏。 “在西藏能夠耕種的土地不多,通過援藏資金,必須建現代農業。”談起發展思路,北京援藏幹部、堆龍德慶縣委書記陳獻森興致很高。 “老百姓種青稞,一畝地純收入800塊錢左右,如果搞現代農業,就是種普通的蔬菜,一年一畝地純收入1.9萬。如果種高附加值的作物,比如藏紅花、藏靈芝等,農牧民的産值收入還要翻番。”他説。 堆龍德慶縣的村民次仁説:“援藏幹部給我們帶來了好的致富門路,收入提高了不少,我們生活得很幸福。” 精準扶貧 助力旅遊 冬日的雅魯藏布江靜靜地流淌,夕陽西下,江水瀲艷,風光如畫。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阿沛村的藏式民俗賓館,生意紅火,接待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今年分紅8000塊,真的感謝福建援藏幹部傅世宗,他幫我們建的這個賓館成了俺村的‘搖錢樹’。”村貧困戶達娃説。 傅世宗從福建省農業廳爭取援藏資金300萬元,用於開展産業扶貧效益入戶機制試點工作,在工布江達縣阿沛村建了林芝市第一家村級現代化藏式民俗賓館。 “今年幫助了300名貧困群眾解決了醬醋油鹽米醋茶等生計問題。”傅世宗告訴記者,賓館的産權由扶貧部門代行管理,經營權租賃給實力強的旅遊服務企業,扶貧部門每年將60%的賓館經營收益發放給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 無獨有偶。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裏日土縣,是西藏境內距離拉薩最遠的一個縣,也是一個邊境城市,有著350公里的邊境線,人煙稀少,氣候惡劣。來自河北省的援藏幹部郭勇,現任日土縣委書記,在那裏一幹就是5年。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十二五’期間全縣財政收入增長了4倍。”郭勇説,“班公湖景區榮膺國家‘3A’景區,德汝度假村被評為‘全國旅遊先進集體’,白絨山羊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等等,發展旅遊業我們嘗到了甜頭。” 如今的日土縣,縣城規模比5年前擴大了2倍多,多瑪小城鎮建設、甲崗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日土宗整體修復建設等一系列惠民脫貧工程正全面實施。 對於自己的援藏工作,郭勇這樣感言:“援藏不是鍍金的天堂而是千錘百煉的熔爐,5年的雪域錘煉,是我受益終生的精神財富。” 從山色空蒙的“西藏江南”林芝,到蒼茫神秘的阿裏;從日光之城拉薩到青藏高原腹地那曲……西藏七地市無不活躍著援藏幹部的身影。他們的愛跨越萬水千山,已在雪域高原延伸。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