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2月24日電(記者 張玉潔、梁軍)54歲的曾述顯是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大川渡村的農民。會彈奏近10種樂器的他,因缺乏展示平臺而很少展露才華。如今,在“鄉村舞臺”建設中,他與同村幾位農民成立了“大川渡村管弦樂團”。“現在,大夥閒下來就湊在一起,譜一譜新曲子,鄰村有人結婚辦事都會邀請我們,上臺的機會多了,一年下來還能有些收入。” 在甘肅,像他這樣的民間藝術愛好者不在少數,但受制于公共服務能力的短板,富集的文化資源只能沉睡于鄉村。 2013年起,為盤活鄉村文化存量,甘肅啟動了“鄉村舞臺”建設。“鄉村舞臺”並非一個實體舞臺,而是整合基層文化、體育、衛生等方面資源,將其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在每個行政村搭建起一個自娛自樂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截至2015年10月底,甘肅省的10426個村子都像大川渡村一樣建成了“鄉村舞臺”,民間自辦文化社團達8800多個,組織群眾性文藝演出1萬餘場次,參與群眾達70多萬人次。“鄉村舞臺”正成為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 “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明顯改善了。”參與幫扶慶陽市鎮原縣太平鎮何灣村的慶陽市婦聯副主席張子艷説,以前妯娌、婆媳閒了就打打麻將,為了一兩塊錢爭得臉紅脖子粗,何灣村成立舞蹈隊後,婦女們排練了40多個節目,平時自己跳,遇上村上的喜事還義務跳舞助興,“心情好了,體型體態得到改善,跳出了氣質”。 絲路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甘肅富集的文化資源,也通過“鄉村舞臺”建設在基層發芽開花。在隴南,甘肅省特色戲曲種類“玉壘花燈戲”成為“鄉村舞臺”建設中的文化品牌,民間自辦文化社團正成為這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傳承載體。 甘肅省文化廳“鄉村舞臺”建設處處長張萬儒介紹,“鄉村舞臺”建設是構建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工程,甘肅通過2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協調推進機制,推動了農村文化服務從單一向綜合發展。 為了抓好“鄉村舞臺”建設,甘肅省出臺制定了《全省“鄉村舞臺”建設方案》等相關文件,並召開了7次工作推進會推動任務落實。同時,定期組織文藝輔導,培訓基層業餘文化骨幹。變“輸血”為“造血”,提高了“鄉村舞臺”建設的效果。 在資金籌措方面,甘肅採取了“財政支持一點、項目安排一點、社會籌措一點、個人集資一點”的辦法,全省各地共整合各類經費20.86億元,為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如酒泉市玉門市柳河鄉通過用地優惠,吸引當地一批種植大戶投入400多萬元,在當地的黑沙窩沙丘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建成了黑沙窩文化廣場和戲臺,舉辦民俗文化節,既豐富了群眾生活,又帶動了經濟發展。 一位鄉鎮幹部表示,要想鄉村舞臺有人氣,還得繼續促進農民增收。“只有農民真正富起來,才能讓基層文化生活更加繁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