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社評論員:拓展中國製造的創新之路——讀懂砥礪前行的中國之三

2016-01-04 21: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拓展中國製造的創新之路——讀懂砥礪前行的中國之三
新華社評論員

在藍天與碧海之間,在錯落有致的椰林旁,白色“子彈頭”列車奔馳而過。日前,全球首條環島高鐵在海南全線貫通,“零位移”的海島風光令人神往。今天,通過中國製造體驗“中國速度”、感受中國發展,已經成為人們讀懂當代中國的重要方式。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名片。跨入新的一年,中國製造向世界亮出一張張創新名片:高鐵、核電等裝備跨洋過海,國産大飛機蓄勢待飛,華為、小米等品牌引領消費潮流,尋找暗物質的衛星“悟空”動於九天之上……即便是懷著挑剔的目光來打量,今天的中國製造也令人刮目相看。這背後,凝結著一個文明古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探索與艱辛、追求與夢想。

創新永無止境,挑戰永不止息。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中國製造既有著耀眼的光環,也不無轉型的陣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品牌價值不高、産能過剩等痼疾揮之難去,低成本優勢日漸消失和新競爭優勢正在形成所帶來的“兩難”局面,使得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更加凸顯。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實現這“三個轉變”,正是中國製造的未來所在。

觀一葉可知秋。過去一年,中國遊客在國外搶購馬桶蓋、電飯鍋之類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令人深思的是,許多人不辭辛勞背回的産品,其實正是在中國生産的。當“爆買”在境外成為熱詞,市場向中國製造提出了愈來愈迫切的課題:如何從價值鏈低端走向中高端?如何打造叫得響的品牌?如何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擦亮中國製造的新名片,創新驅動是立業之基。掌握了核心技術,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就能有底氣、有議價權,擺脫廣告“炸”出來、低價“殺”出來的路徑依賴,在“微笑曲線”之上綻放笑容;精品優質是制勝之道。品質是最好的廣告,對産品精益求精,嚴把質量關,就能贏得消費者青睞,實現從“薄利多銷”到“以質取勝”的轉變;打造品牌是長遠之路。擯棄急功近利的心態,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專心致志做好自己的品牌,努力對接消費需求、改善消費體驗、涵養品牌文化,就能甩掉“山寨”的帽子,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夯實長青基業。

進入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熱詞。對中國製造而言,把脈“供給側”,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正是深層癥結所在。抓創新、抓品質、抓品牌,提高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日益旺盛、逐漸升級的消費需求,正是中國製造強筋壯骨的良方所在。在東北,“互聯網+”正為傳統的機床産業注入新活力;在“世界襪都”浙江諸暨大唐鎮,“襪業”升級為“襪藝”,讓一雙襪子從低附加值日用品變身為功能性時尚品……國貨當自強,國人當自信。伴隨著中國經濟邁向“雙中高”的鏗鏘步伐,伴隨著“雙創”熱潮興起,靠創新練好內功,以開放走向世界,“中國製造2025”的藍圖必將逐漸化為現實,書寫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新傳奇。

好的産品有其故事,更有其靈魂。曾經“連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的中國,如今已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亞洲開發銀行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産品出口中所佔份額已升至43.7%,位居亞洲第一。“我們要趕上時代”,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正是懷著這樣一個夢想、鉚足這麼一股勁,中國製造奮力追趕,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蝶變,成為“中國奇跡”中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未來正在到來,在創新潮流中鳳凰涅槃的中國製造,將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喜與精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