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接二連三” 補齊現代農業短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13 09:10 來源: 新華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通過農業“接二連三”和農産品加工業前延後伸,讓農民不僅分享種養業本身的經濟效益,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閒旅遊帶來的效益。事實上,“十二五”期間,江蘇省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已經先行先試,並取得不小成就。

連接二産,加工企業集群初具規模

離京滬高速高郵出口處不遠,是高郵市農産品加工集中區。目前,這裡已入駐企業60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市、縣級龍頭企業22家。集中區內企業類別齊全,涉及糧食和糧食製品精深加工,禽、蛋、肉、羽毛製品深加工,水産品交易批發、冷藏和物流包裝等,集科研、生産、包裝、加工、倉儲、商貿、物流於一體。集中區內的多數企業採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訂單農業合作模式,提高農民在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延伸配套環節等方面的參與度和話語權,農民分享到加工領域的更多收益,真正實現“引進一個企業、拉動一批産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省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發達的農産品加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前,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大宗農産品價格下行,農業面臨資源剛性約束和成本“地板”、價格“天花板”的擠壓,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民增收空間收窄。在這一背景下,建設農産品加工集中區,既有必要,也有機遇、有條件。截至去年底,江蘇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集中區已超過50家,通過企業集聚,産業集群,推動全省農産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通過前伸後延,産業聯動,帶動優勢特色主導産業發展;通過輻射基地,帶動就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電子商務,改變農業傳統流通業態

沭陽縣新河鎮是全國著名的花木之鄉,早幾年,該鎮部分大戶及大學畢業生開始嘗試網上開店賣花木,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此後,一大批大學生紛紛效倣,放棄在大城市就業機會,回鄉從事網絡創業,如今他們的網店年銷售額有的已達數百萬元。當地政府部門因勢利導,鼓勵農民加入網絡創業行列。經過幾年發展,新河鎮農民開辦網店450多家,2014年全鎮網店銷售金額超過5億元,網絡從業人員達1.5萬人,全鎮花卉苗木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0%以上,已成為全國聞名的“花木淘寶鎮”。

省農委有關負責人説,農産品流通作為農業生産與農産品消費的橋梁,是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開局時,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加快發展農産品新型流通業態。此後,江蘇省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結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産業發展,組織農産品上網營銷,並加大對平臺建設、網店開設、在線交易、網絡客服培訓的支持力度,建立縣域農産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鼓勵新型市場主體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同時,將農産品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培訓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要內容,一大批家庭農場主、加工企業人員、農産品經紀人、返鄉務工人員、大學生村官等成為從事農産品電子商務的生力軍。去年,江蘇省農産品網上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

此外,江蘇省全面推進“農超”“農校”“農企”“農市”等産銷對接,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産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形成農産品直供直銷等新型流通業態,逐漸成為農産品現代流通的主力軍。

休閒觀光,鄉村賺城裏人“養眼錢”

“金壇茅山茶博園”位於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茅麓東下杖,由江蘇鑫品茶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集茶葉生産經營、科技開發和茶文化傳播為一體。在生産茶葉的基礎上,茶博園集中展示茶葉生産過程、科普、茶藝等方面內容,推出茶園觀光、休閒旅遊、品茶購物、體驗採茶制茶和觀賞茶藝表演等,2014年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田園”,成為鄉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公司培育了一支茶藝表演、旅遊接待的專業人才隊伍,每年演出上百場,觀眾達2萬多人次,連續5年代表江蘇參加“香港國際茶展”助陣演出。

旅遊是典型的第三産業,近年來,江蘇省休閒觀光農業與旅遊結下不解之緣,成為旅遊産業中躍出的“黑馬”。一批特色景觀旅遊鎮村、星級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點、農家樂集聚村、魅力休閒鄉村等應運而生,如高淳慢城大山村、溧水傅家邊農業科技園,以及裏下河地區眾多的親水休閒農莊。江蘇省休閒觀光農業大致分為休閒農業園、農業科技園、休閒農莊和農家樂專業村等,其中休閒農業園所佔比重最大,為52.06%,農家樂專業村所佔比例最小,為9.8%。2014年全省休閒農業繼續快速發展,各類休閒觀光農業景點增至5100個左右。全省休閒觀光農業接待遊客量達86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265億元,同比增長15.5%。

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江蘇省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勢頭很好,“這呼應了城市居民對綠色生態的需求,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方面需求潛力很大,發展空間也很大。”他表示,“十三五”期間,要繼續發揮好休閒觀光農業美化環境作用,既讓城鄉居民“養眼養心”,也讓廣大農民增收。(記者 朱新法 吳 瓊 鄒建豐)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