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15 08:37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韓長賦部長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這次會議是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期間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去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期間,我們成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央領導高度重視聯盟建設,劉延東副總理、汪洋副總理對聯盟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確要求。全國農業科教部門、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部屬“四院”、各省級農科院、地市級農科所、農業大學以及部分涉農企業共600多家單位積極參與聯盟建設。山東、江蘇、湖北、廣東等省,還分別成立了省級創新聯盟和跨省區域聯盟。

從一年的實踐看,聯盟成立順應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和農業科技發展的新需要,取得良好開局。短短一年時間,我們構建了聯盟組織體系,建立了常態化工作機構,推動了區域性、行業性科技協同創新,形成了統籌優勢資源、搭建共享平臺解決重大問題等方面的工作方案,部署實施了農産品綠色增産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區域農業發展重大問題協同創新行動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務。這些成績充分説明,聯盟建設是因勢而為、大有可為,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當然,這項工作剛剛起步,離全國農業科技界對解決資源分散、促進協同創新、突破農業瓶頸等期盼還有差距,離農業轉型升級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對聯盟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在機制創新上還要再發力,在發揮聯盟大協作、大攻關的獨特作用上還要再下功夫。這次會議就是對聯盟建設工作的再動員、再部署,也表明農業部對這項工作堅持不懈、真抓實幹的態度。剛才,家洋同志代表聯盟理事會做了工作報告,三個省做了典型發言,會前給大家印發了聯盟2016年工作要點,會議開的很務實、很有成效。在去年聯盟成立大會上,我對聯盟建設提出了“三個一”的目標任務,就是要搭建分工協作的“一盤棋”農業科研工作新格局,創建覆蓋上中下游的“一條龍”農業科研組織模式,構建多學科集成的“一體化”農業科技綜合解決方案。這裡,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明確定位,切實發揮聯盟的獨特作用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實中央要求,滿足現實需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最重大、最根本、最關鍵的是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切實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支撐引領農業質量效益提升和競爭力增強。聯盟突破傳統農業科研組織模式的局限,凝聚了全國優勢農業科技力量,集合了核心農業科技資源,適應了農業科研活動綜合性突出、創新環節多、學科交叉明顯等特徵要求,具有綜合優勢與獨特作用。發揮好聯盟在創新驅動中的骨幹作用,關鍵要強化“三性”。

一要強化創新的引領性。要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發展重大需求,著眼國際農業科技前沿,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快推進關鍵、核心、重大科技的研發和聯合攻關。“十三五”時期,要聚焦基因編輯與生物合成育種、智慧農機裝備、農業資源環境、農業信息化等重大科技問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示範的銜接貫通,特別是要強化原始創新,突破一批世界領先、對現代農業有革命性影響的重大品種、技術和裝備,如優質、高效、節本、適於機械化的作物品種、茄果類蔬菜品種、畜牧良種等,充分發揮聯盟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二要強化創新的系統性。要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科技資源配置,推進不同學科交融、不同環節協同、不同角度突破,形成協同高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網絡。“十三五”時期,要重點瞄準東北黑土地修複利用、華北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稻區集約高效、小麥主産區節本增效等不同區域重大技術需求,整合力量、協同創新、系統集成,研究提出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

三要強化創新的整體性。聯盟涉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企業等各類主體,要通過農業行政與科技對接、農業科學與技術對接、農業科研與推廣對接,形成農業科技共同體和全國科研“一盤棋”。圍繞制約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聯盟“集團軍式”作戰優勢,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整體發力。

二、著力創新機制,推動聯盟高效運轉

國內外實踐表明,組成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發揮作用的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從國際經驗看,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家均探索建立了符合各自國情的協同創新機制,其共同特點就是強化公益性農業科技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頂層設計。從國內實踐看,上世紀70年代組織實施的黃淮海區域治理,將全國優勢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有效整合聚集,採用大協作、大聯合、集團軍作戰的方式,取得了鹽鹼地治理的重大成果。

幹非常之事,用非常之策。務實推進聯盟建設與發展,要站在全球農業科技發展的前沿,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做法,遵循農業科技發展自身規律,在現有體制下著力探索創新中國特色的聯盟機制,包括政府支持機制、任務引領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和評價激勵機制。

一要創新政府支持機制。要堅持農業科技的基礎性、公共性和社會性定位,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推動聯盟建設,整合和協調各方面資源支持聯盟發展。借鑒中央財政支持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經驗,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穩定支持的力度,發揮好財政資金在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優化全國以及區域農業科技佈局和頂層設計,指導和支持聯盟開展持續協同攻關,在解決農業發展重大問題、集成綜合解決方案中發揮主體作用。

二要創新任務牽引機制。要聚焦全局性、戰略性和區域性農業重大問題,凝練重大科技任務,明確創新目標和重點方向,形成重大項目建議,爭取國家和地方支持。通過引領創新,遴選和組織優勢創新團隊開展聯合攻關,促進農業重大問題解決,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

三要創新資源共享機制。要充分發揮聯盟整合優勢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的作用,圍繞重大科技任務和區域性重大科技問題綜合解決方案,建立聯盟成員單位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基地、生物資源和信息文獻等共享信息平臺,避免重復建設,發揮已有科技資源的功能和效率。當前,科技資源共享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大型儀器重復購置現象嚴重,科研基地綜合利用率不高,生物資源開放共享不夠,地市農業科技部門嚴重缺乏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等,聯盟要優先解決、重點解決這些問題。

四要創新評價激勵機制。要建立聯盟的科學評價體系,圍繞科技任務目標,實行績效管理,進行分類分級考核。建立聯盟激勵約束機制,形成知識産權和科技成果分享辦法,實行聯盟成員和團隊的動態調整,提高團隊創新效能,保障聯盟任務有序實施。探索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對有成果、有效果的聯盟團隊給予獎勵。

三、真抓實幹,把聯盟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2015年聯盟在建體系、謀發展、創機制上取得了初步進展,2016年,要緊緊圍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務實、著實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要做實科技資源共建共享。重點抓好農業生物資源、圖書信息資源、科技平台資源和試驗基地資源等四類資源的共建共享。迅速開展調查摸底、建立檔案,找出影響科技資源共享的瓶頸。建立資源共享信息系統,制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和使用報告制度,出臺共享激勵政策,探索聯盟資源共享的新模式,讓聯盟成員便利共享各類科技資源。

二要統籌盤活現有項目資源。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一控兩減三基本”重點任務,組織開展主要農産品綠色增産增效模式研究與示範。要充分利用現有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學科群重點實驗室體系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在全國不同生態類型地區,建立示範性強、帶動力大、可複製的規模化示範區。各省級農業廳局,也要整合地方資源,發揮省級聯盟在破解區域性農業重大科技問題中的主體作用。

三要爭取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增量。按照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要求和國家相關科技計劃管理特點,組織好重大科技選題遴選、可行性諮詢論證等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全力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支持,發揮聯盟在組織、承擔國家科技計劃中的主體作用。明後兩年重點爭取東北糧倉綠色增效、華北農業控水提效與生態修復、長江中下游稻田綠色增效等重大區域性項目立項。

四要推進農産品質量安全一致行動。目前我國農産品質量檢驗檢測的單位、人員、信息、標準、規範等,分佈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要利用聯盟成員單位分佈領域廣、學科門類全等優勢,構建農産品質量安全全過程檢驗檢測科學支撐體系,重點在標準制定、檢測方法、診斷試劑等方面進行創新,構建平臺,共享共用。

五要突出科技人才聯合培養。聯盟整合了全國農業科研單位、教學單位、涉農企業以及技術推廣服務等相關機構的力量,打通了從科技創新到産業應用的全過程。要充分利用聯盟豐富的專家資源和基地平臺優勢,並推進科教融合、科企融合,加強研究生等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聯合培養。

做好上述重點工作,各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主動作為,發揮省級農科院的牽頭作用,積極推進區域聯盟建設,與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進行有效對接,形成中央與地方齊抓共管的良好機制,合力服務現代農業發展。中國農科院等要發揮牽頭引領作用,做好聯盟綜合服務工作,並及時總結協同創新行動的成功經驗模式,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典型示範。農業部各司局各單位要解放思想,積極爭取資源,支持聯盟發展,共同推進聯盟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同志們,回顧總結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一年來的建設運行成效,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組建聯盟的重要性和正確性,也堅定了把聯盟建設好、運行好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膽探索、務實創新,紮實推動聯盟工作取得新成效,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