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2016-01-21 09:0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提要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促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2016年中國經濟預測

2015年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我國宏觀調控堅持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增速處於合理區間,産業結構繼續優化,投資逐步向更加可持續的增速水平回歸,消費增速總體平穩,進出口下降,貿易順差持續擴大,CPI與PPI背離的剪刀差擴大,通縮壓力加大,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6%至6.8%,主要考慮是:第一,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在加快,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第二,全球貿易低速增長,外部需求疲弱態勢仍將持續;國內投資基數已經十分巨大,投資增速將回歸常態;消費總體仍將保持平穩。第三,國內將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力度,將加強穩健貨幣政策實施的靈活性和前瞻性。

預計2016年固定資産投資將達62.1萬億元,名義增長9.7%,實際增長10.5%,保持基本平穩的增長;預計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0.1%和9.4%,保持總體穩定的增長;綜合考慮到國內外需求、大宗商品價格、強勢美元及翹尾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0.6%和3.0%,降幅有所收窄。

預計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7%;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1.9%。預計2016年GDP平減指數仍小幅下降,通縮壓力將持續。

總之,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

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積極擴大國內需求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壓力持續。在此形勢下,2016年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十分必要。應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適當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建投資方面的先導作用和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加快構建新的地方稅體系,適度擴大地方財政稅源;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工作,認真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1、財政收入增速創新低,積極財政政策面臨新挑戰

2015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速繼續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並非是一種短期、暫時的現象,而是同我國經濟進入轉型階段有密切的關係。在歷經30多年的長足發展後,當前我國的資源、環境、生態對發展的約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轉變發展方式成為必然。而中國龐大而複雜的經濟要實現轉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轉型成本,財政收入增長受到較大影響是難以避免的。在當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客觀上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迫切性進一步加強。財政收入增速顯著下降,意味著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難度在增加,因此積極財政政策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2、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的形勢下,如何實現“穩增長”是關鍵性的問題。要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要實現穩增長,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擴大內需。以“營改增”為主要核心內容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是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重點之一,“營改增”具有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及增加員工收入等多方面的積極效應,這些效應主要體現在供給方面。未來一段時期,為了穩增長、增效益、防風險,需要把供給側管理與需求側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特別要進一步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為了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點可放在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對投資、收入和消費等領域的影響,以引導、啟動和擴大相關的市場需求。在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産品投資。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城鎮化進程與新農村建設遠沒有完成,因此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需求是巨大的。這些需求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潛力。在收入領域,重點要加強財政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3、適當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建投資方面的先導作用和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

今後,要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先導作用和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

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先導作用。當前我國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和潛力十分巨大。無論是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還是現在的增長速度換擋期,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可以有效地彌補市場失靈,政府投資對於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有著重要作用。以加快重點領域建設和促進重點區域投資為抓手,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區域一體化建設,加快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快速增長。一方面,政府通過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形成生産性的公共成本,從而有效地改善投資環境,降低民間投資成本,刺激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公共投資領域往往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延展性,公共服務産業自身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生産要素和産業的發展,並提供和創造新的、有利的投資機會,從而增加這些領域的民間投資。當前,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約為65%。在加強政府投資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競爭平等的投資環境,充分調動各類投資主體尤其是民間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4、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是當前必要且可行的選擇

經濟理論表明,財政赤字在一定的短期內有提高總需求水平、防止經濟衰退的效應。因此,通過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是世界各國政府經常採用的一種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手段。在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下,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已非常必要且可行。首先,我國目前仍有相對高的儲蓄率,而居民消費需求和民間投資需求相對不足,在此情況下適度擴大財政赤字對擴大內需將有積極的作用。其次,我國財政收入經歷過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往財政收入總體上處於“超收”狀態,積累了堅實的財政實力,如中央財政已建立了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第三,我國的財政赤字規模總體處於可控範圍內。

推動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金融改革,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2016年應繼續實施結構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合理適度加速。推動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傳導機制和資金市場化定價機制建設,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管。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結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快金融機構治理體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觀審慎風險管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1、實施結構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合理適度加速

加強流動性管理,是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社會的共識。過去幾年,我國央行曾持續加強對過度流動性的管理。但是,我國很多金融指標的動態軌跡表明,現行流動性局部趨緊與我國的金融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有關,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有關。事實上,這種間接融資體系要求高度的流動性。在金融結構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制下,貨幣政策傳導快,銀行流動性要求相對低。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銀行流動性、改善貨幣流通速度、緩解社會融資難、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是我們金融調控面臨的一個挑戰。

因此,必須寓改革創新于貨幣政策調控中,繼續創新並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實施結構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適時有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工具、準備金率、常備和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並結合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和改善銀行體系流動性,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合理適度加速。

2、加快利率傳導機制和資金市場化定價機制建設,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管

加快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建設,密切跟蹤預警並穩定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指數預期,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管。在利率市場化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利率傳導機制和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通過不斷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壯大,用市場中的利率來擴大利率市場化的廣度和深度。近期,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發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匯率不僅以美元為參考,也要參考一攬子貨幣。儘管201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人民幣對非美元匯率總體上保持升值,在國際主要貨幣中人民幣仍屬於強勢貨幣。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和通縮壓力進一步顯現、美元加息週期趨近條件下,必須考慮人民幣與美元利差的影響,要密切跟蹤預警並穩定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指數預期,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管。

3、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結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結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要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儘快改革上市制度、建立退出制度,儘快推動IPO註冊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治思維來培育良好的市場環境,用法治力量來維護市場各參與方的合法權益,用法治手段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4、加快金融機構治理體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觀審慎風險管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加快金融機構治理體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觀審慎風險管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當前的“混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機構治理體制將使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和防範系統性風險面臨新挑戰。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資金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在金融市場內自由流動,監管的分割使不同行業之間的監管防火墻形同虛設,風險在跨金融市場加速傳遞。在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已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已經無法適應金融創新、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的動態平衡關係,導致監管滯後和部分領域的監管缺位。借鑒歐美國家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經驗,必須改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完善金融監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常態下的監管升級,加快構築與國際接軌的統一監管、功能監管、大數據監管和長期利益監管新體系。(執筆:李雪松 張 濤 李 軍 樊明太 婁 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