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藏吉隆:唐蕃古道“指尖藝人”的藏曆新年

2016-02-09 17: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拉薩2月9日電(記者 張京品、薛文獻)在吉普村村民次旺桑姆家中,旺堆斜坐在藏式長椅上,身旁放著一個直徑約半米的水盆,裏面漂浮著花花綠綠的疙瘩,那是染過色的酥油,有紅色、粉色、綠色、黃色、紫色等。

村民們拿來的糌粑和酥油“排著隊”擺放在桌子上,大家圍站在周圍,目不轉睛地看旺堆演繹指尖藝術——“夏浦”。

“夏浦”是吉隆一帶藏族群眾慶祝藏曆新年時非常重要的供品,形如佛塔,寓意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生活美滿。

7日是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當晚是藏族傳統的“古突”夜,人們會吃一種新年特有的面疙瘩——“古突”。而“夏浦”要在吃“古突”前擺放到位。

旺堆沒機會在家裏做“古突”。午飯過後,他就被請下山,來到附近的吉普村,幫每家每戶做“夏浦”。這個時候,他是這一帶正兒八經的“大紅人”。

59歲的旺堆是一位普通農民,家在乃村,是一個距離中尼邊境僅約30公里的古村落,屬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管轄。吉隆,則是1000多年前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

要做好“夏浦”,原料是糌粑和酥油,工具就是一雙手。

穿著棕黑色羽絨服、留著短髮的旺堆滿面紅光,眼睛裏透出淳樸的執著,不緊不慢地做著活。許是長期浸水的緣故,他的手背上佈滿了棕黃色的斑點,好像歷經滄桑的樹皮。

旺堆把糌粑放入一個大碗中,慢慢地往裏面倒水。糌粑由糊糊,變成了麵糰。經兩手反復的揉捏,一座像模像樣的“糌粑佛塔”轉眼就出現在大家面前。成型的佛塔被每三個一組擺放到長約40公分的木板上。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而糌粑和酥油可謂最重要的年貨。

他拿起一個銅色的壺,把加熱化成液體的酥油澆到“糌粑佛塔”上。酥油頃刻間就在佛塔上凝固了,呈現出不規則的“酥油白”。

工序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旺堆從水中撈起無色酥油疙瘩,捏下一個如桂圓大小的糰子,揉成扁圓形狀,小心翼翼地貼到塔身表面。

隨後,他依次撈出著色的酥油疙瘩,捏下如花生、綠豆大小的糰子,揉扁,再按大小依次貼上塔身。三個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酥油片多層疊加在一起,一組酥油花完成了。

圍觀的人們看著“夏浦”漸漸成型,嘖嘖讚嘆。年輕人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發微信。

旺堆沒有時間停下來休息。即使和人説著話,他也從未停下靈活的手指。一個“夏浦”塔身需要裝飾三組酥油花,而三個“夏浦”才是一組完整的供品。他要加快速度,確保各家村民在吃“古突”前能供上“夏浦”。

大約40分鐘,一組完整的“夏浦”終於完成了,旺堆稍微松了一口氣。

傍晚時分,旺堆做完了11組“夏浦”。走出次旺桑姆的家,他又前往同村的羅布次仁家,繼續為其他人家做“夏浦”。

旺堆的“夏浦”手藝傳自他已逝的父親。不過做“夏浦”幾乎沒有收入,多是藏曆新年時給親朋鄰居義務幫忙。

如今,周圍很少有人會這門手藝了,包括旺堆自己的5個孩子。“所幸,村子裏現在有四個人在跟我學。希望這門傳承了上百年的手藝能一直傳承下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旺堆説。

夜幕漸漸降臨,順利做完了所有的“夏浦”,旺堆騎著摩托車,沿著崎嶇的山路返回家中。吉普村家家戶戶擺“夏浦”,吃“古突”,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儘管發生了大地震,但現在家家戶戶吃穿住都不愁,過年了,‘夏浦’照常擺,‘古突’照常吃,年味一點都沒少。”吉普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扎西説。

去年4月25日,受尼泊爾大地震影響,吉隆鎮一帶受損嚴重,吉普村80%以上的房屋出現裂縫或倒塌。9個多月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組織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發展生産,當地群眾的生活已恢復正常。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薛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