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春節寒夜裏流動的“路燈”

2016-02-09 19: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9日電(記者 馬鍇、熊聰茹)春節是中國老百姓闔家團圓的日子,很多店舖夜晚早早就關了門,但邊城烏魯木齊的街頭卻不顯冷清。除夕前夜,社會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穿梭于大街小巷,耐心地四處尋覓,他們像流動的“路燈”,給寒夜中的街頭露宿者帶來幾分暖意。

“到這裡才有了吃年飯、過新年的感覺。”吃了幾頓熱乎飯,睡了兩晚木板床,進入社會救助管理站後,張康健(化名)感覺精神了許多,心情也好了起來。

除夕前夜,邊城烏魯木齊飄起雪花,寒意襲人。烏魯木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陳志軍一行從城北出發,開始年前最後一次“寒冬送溫暖”夜間巡查救助。救助車沿街緩緩前行,陳志軍和曹進喜一人一側扒著車窗向外張望,看看沿途街道、銀行自動提款機房有沒有需要救助的露宿人員。

在冬期長達半年的邊城,烏魯木齊市每年10月中旬便會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社區或救助部門巡查發現生活無著落的人員後,按照其個人意願,會將其引導護送至市救助管理站,或為其提供飲食和禦寒衣被。

路過揚子江路一家自動提款機房時,玻璃窗臺上的一次性紙杯餐盒讓陳志軍意識到裏面有人留宿。走進去時,張康健背靠墻側躺在硬紙殼上,做枕頭用的旅行袋用別針別住開口,腳邊摞著五六個僅剩小半食物的透明餐盒。

出示證件説明身份後,陳志軍詢問得知,張康健老家甘肅已無親人,獨自流浪到新疆,斷斷續續打工一年也沒攢到錢。眼下正值春節,無處打工的他打算白天撿撿廢品,晚上在這裡過夜,等年後招工時再尋去處。

“我有手有腳,能活下來。”從未去過救助管理站的張康健呢喃著,並不願隨陳志軍他們回去。為此,陳志軍和曹進喜輪番磨起嘴皮子,從“冰天雪地凍壞身體”的利害,講到“大老爺們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再講到“救助管理站來去自由,過年後再去打工”的許諾,張康健終於收拾行李隨陳志軍上了車。

救助車繼續前行,一路走過火車站、大巴扎、金融一條街,陳志軍等人早已熟知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哪背風、哪有暖氣管線經過,這些地方不僅是流浪人員夜宿的首選,也是救助人員夜間巡查的重點。

多年的夜間巡查讓陳志軍成為烏魯木齊市“流浪圈”內的名人,不少靠撿廢品、打臨工為生的流浪人員早就跟他打過交道,維吾爾族小夥阿不都艾力(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救助車剛剛停在二道橋街邊,他便從自動取款機房裏迎出來,主動告訴陳志軍他現在市場上替人搬貨可以謀生,不願去救助站白吃白喝,在這裡過夜只是為了省點開銷,“陳幹部,你發的棉衣暖和呢,困難有了我找你去。”

“烏魯木齊冬天太冷了,缺衣少食的流浪人員很容易凍傷、凍病。”陳志軍説,自2015年10月以來,烏魯木齊市共出動救助車輛573臺次,勸導街頭流浪乞討人員721人次,引導、護送至市救助管理站323人次,發放棉衣褲、棉鞋和被褥等416套。

回到救助管理站已是淩晨兩點多。“回家晚早就習慣了,但還是不習慣看到有人露宿街頭。”曹進喜説著叫醒在后座睡得迷迷糊糊的張康健,帶他去辦入站手續。為不影響其他被救助人員休息,張康健當夜沒有洗漱,便在臨時安排的鋪位沉沉睡去。

除夕一早,值班副站長艾尼瓦爾·馬木提送來洗漱用具和嶄新的內外衣褲,催他洗澡換衣服,“個人衛生必須達標,這是對你和其他人健康負責”。同屋的室友幫他鋪好暖氣包旁的床位,午餐則是艾尼瓦爾替他打好的抓飯。張康健的除夕就在換新衣、吃熱餐、睡暖床、看春晚中度過。

大年初一,張康健望著碗裏的餃子,做起新年計劃,“這個年是政府幫我過的,過完年打工攢錢,下個年自己好好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薛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