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徽商到電商,千年古村落“觸網”復興

2016-02-13 21: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2月13日電(記者 余曉潔 姜剛)正月初六夜半,春雷驟響,一山的筍,醒了。

它們芽黃色的嫩嫩的胳膊裏,充盈著小宇宙的力量。一個懶腰,頂翻了頭頂的泥與石。

雷聲,轟隆隆地在徽州古村落裏回蕩。山民們知道:春,來了。

這裡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距離市府屯溪10公里。古稱豐溪,形成于唐,歷經宋元,鼎盛于明清,擁有1200多年曆史。

“我在全國找宜居養老的地方。醇厚的徽文化讓我選擇了黃山,Google地圖讓我找到鴛鴦湖。走遍這片山水的角角落落,我決定把我自己安放在西溪南鎮坑上村。”一位做過攝影記者和電視導演,自稱坑上老爹,簡稱“坑爹”的湖南漢子如此説。

馬頭墻、小黛瓦,房樑窗欞門楣上遍佈精巧玲瓏、鏤空精美的磚雕木刻……“坑爹”花了4年多在鴛鴦湖畔建了座徽派宅子,與村民永久家毗鄰而居。

村裏人喚“坑爹”張老師。他給耄耋老人送月餅,領鄰居到各地體驗式考察餐飲住宿,幫他們提升自家客棧的品質。誰家娶親,邀請他拍照,他欣然前往。“坑爹”不做飯,在永久家搭了五年夥。五年,他成了永久家的一分子,與村民一起融入自然。

“坑爹”和永久的兒子傑偉聊天説:這個春天,山醒了,筍醒了,人也醒了。

“坑上變了。”人們不約而同地説。

人氣越來越旺。不少山外人,迷上這裡的生態、美景和民風,買房子住下來。

高鐵通了。京福高鐵2015年貫通,黃山北站距離坑上村僅15分鐘車程。

村道拓寬了、快遞進村了、光纖入戶了……

還有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讓山民腦洞漸開——“互聯網+”。

這個春節裏,人們紛紛跑到傑偉負責的坑上村電子商務運營體驗中心一探究竟。年輕人諮詢銷售什麼,訂單多少,價格怎樣,快遞是否便利。

老年人理解“互聯網+”要更費力些。他們想不通。以前賣不出去的山貨,怎麼在電腦上敲幾個字,就賣到全國各地啦。

在他們的記憶裏,經商是伴著臭桂魚味的漫漫長路。

這條路上,千年的銀杏樹、五百年的桂花樹、兩百年的羅漢樹依然旺盛生長。這條路上,老屋閣、綠繞亭鱗次櫛比。這條路上,徽商的足音在林間、在青石板上迴響——

明嘉靖以後,徽商活躍于大江南北,鹽、茶、木、典業買賣“幾遍宇內”。清代康乾年間,沿江地域有“無徽不成鎮”之説。無論商業資本還是經營範圍,當時的徽商首屈一指。

誠信,是徽商的品格坐標。一群拿著算盤的書生,熟讀經史的商人,亦商亦儒。

村裏的老人不明白,這不用走路,不用見賣家的生意怎麼做。他們一遍遍看體驗中心55寸大電視裏播發的介紹電商的視頻;親眼看山貨被精選、稱重、包裝;開心地聽年輕人説誰家的什麼産品被點讚獲好評。

2015年,徽州區在坑上,這個山區村、移民村,省級貧困村,率先試點探索農村電子商務。12月12日,“徽州上村”網店在淘寶上線。

豐溪養生蜜、野生葛粉、高山筍幹、生態燦米、私人訂制鄉村大禮包……雙十二當天,坑上村的土貨山珍就吸引了上萬人瀏覽。上線兩個月,産品銷售到20多個省(區市)。

“互聯網+農村+農戶+農産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用科技手段打造農産品銷售新平臺,精準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好事。”徽州區委書記程紅説。農民可以通過“觸網”走上“雙創”新舞臺,千年古村落可以通過“觸網”實現復興。

“我在深圳做了兩年,後來在屯溪老街買茶,生意很好。得知坑上村要搞電商試點後,我覺得這是幫鄉親們把無公害的生態山貨賣到全國各地的好機會。”1988年出生的傑偉告訴記者。這個春節,又有五人報名參加電商,其中三個是大學生。

“看到自己的特産在網上有了訂單,鄉親們很興奮。一開春,村委會就和這些年輕人,還有一些電商骨幹一起開會討論産品設計、包裝、品牌推廣。”坑上村村委會主任謝建設説。

西溪南鎮鎮長范長虹認為,“互聯網+”對當地來説,還是新鮮事物,但是無論徽商還是電商,徽州人都會秉持誠信二字。尤其是做山貨食品,必須堅持無公害,堅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農戶們説,希望得到更多的電商專家的輔導培訓。此外,西溪南的生態環境是一流的,期待農業部門在科學生産、食品安全檢測和認證方面給予貧困地區更多關注和幫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