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躍上新起點 衝刺新目標——兩會時間看“中國力量”

2016-02-25 18: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張旭東、安蓓、王希、許晟)初春時節,北京金融街亞投行總部大樓前的巨型泰山石徽標處,不時有路人駐足拍照。

這個由中國倡議、57個國家共同出資籌建的大型多邊開發銀行,正吸引全球關注的目光。如同這塊重達數十噸的巨石透出的寓意,當今中國正以堅如磐石的力量為世界所感知。

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一躍成為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居首位……過去5年間,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砥礪奮進中站上了新高度,在世界舞臺上格外亮眼。

歷史見證輝煌,未來承載夢想。

在“十三五”開啟、決勝全面小康大幕拉開之際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向全國人民交出振奮人心的“成績單”,向世人展示勇於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拼搏奮進的中國力量。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騰躍——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巨輪劈波斬浪,沿著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既定航向激流勇進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過去幾年,世界經濟在曲折中艱難復蘇,國內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國際上時有中國經濟“硬著陸”“崩潰論”等唱衰之聲。

風疾方知草勁。面對複雜形勢和空前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謀定後動,不斷豐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社會生産力整體躍升,交出一份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亮麗“成績單”,開創了發展新境界。

“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大臺階,2014年GDP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初步評估,‘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發展目標能夠如期實現,為‘十三五’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説。

增速換擋,發展腳步更穩健——

“十二五”期間,“中國號列車”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年均約7.8%的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領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穩定之錨、動力之源。

順應經濟全球化大潮,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十二五”期間,中國蟬聯第一製造大國,成為最大貿易國,並連續多年穩居最具吸引力投資目的地之首。

埃塞俄比亞的首條輕軌,英國新一代核電站,印尼的“中國造”高鐵,歐洲地鐵上的華為手機廣告……中國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也為自身發展開拓出廣闊空間。

經歷換擋,中國經濟發動機依舊動力十足;換擋增效,中國經濟發展步伐愈加紮實穩健。

“我們相信,中國仍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增長故事,並將繼續提供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美國《福布斯》網站的一篇文章説。

結構調整,發展姿態更協調——

2月18日,中國銀聯雲閃付正式開通支持蘋果支付服務。“中國成為亞洲首個上線蘋果支付的國家,這是蘋果公司全球最大規模的移動支付推廣。”蘋果支付副總裁珍妮·貝莉道出了中國市場對跨國企業的巨大吸引力。

如今,服務業發展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人均GDP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城鎮化率升至56%,消費超過投資、出口成為拉動增長的主動力,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評價:“中國正進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這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常態。”

動力轉換,發展後勁更充沛——

從嫦娥登月、蛟龍探海,到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從首架國産大飛機下線,到中國高鐵里程躍居世界第一,從阿裏巴巴、騰訊等躋身世界十大互聯網企業,到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

過去5年,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令世界矚目,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彰顯,研發投入躍至全球第二,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到55.1%。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李揚認為,在努力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過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

民生改善,百姓更有“獲得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黨中央擲地有聲的宣示,也是貫穿“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導向。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城鎮就業年均新增1286萬人,居民收入增速接連“跑贏”GDP;2011至2014年,累計減貧5221萬人;高考、戶籍、司法等事關公平正義的民生改革節節推進……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中,全面小康的夢想正照進現實。

“5年之變,刮目相看。中國夢的美好願景,匯聚起了億萬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強大動力,也激勵著我們繼續奮勇前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新發展理念引領開創新局面——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取得豐碩成果,一整套理論體系在重大佈局中漸次展開

2014年5月10日,對於中國最大的隧道掘進設備製造商——中鐵裝備而言,是個不平凡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公司考察,提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也正是這次河南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用“新常態”定義中國經濟大勢。

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後,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重大判斷。

“對我們而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要抓住機遇,走以創新促轉型的道路。”中鐵裝備董事長李建斌説,他們相繼研製成功矩形、馬蹄形盾構機,市場空間大為拓展,在全球經濟的“寒冬”中強勢逆襲。

站上新臺階的中國也遭遇“成長的煩惱”,經歷重新調適的艱辛——

環顧全球,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震動中持續調整,各經濟體發展呈現分化態勢,中國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削弱。

反觀國內,中國經濟增速逐漸回落到個位數平臺,傳統産能過剩、人口紅利消減、資源環境遭遇瓶頸等問題凸顯。

“當今全球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必須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才能求新求變求強。”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説。

大盤謀局,首在度勢。

這是新的發展方略——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和不斷涌現的新矛盾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新的發展方略總攬全局,為中國發展航船開啟新的歷史征程。

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蘊藏鮮明時代內涵的治國理政總體方略與時俱進。

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全面從嚴治黨向腐敗開刀……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顧海良教授説。

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到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從反腐倡廉到制度建黨……新的發展方略引領改革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

這是新的發展路徑——

創新驅動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神州大地創新潮涌。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成為中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度出發的新引擎。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經歷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指引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發展方向。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就是指導全國上下協調行動的總要求,企業發展有了前進方向,我們心裏也有了譜。”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公司董事長任沁新説。

舊的發展模式逐漸被揚棄,新的發展觀、政績觀正在形成。

“從唯GDP論英雄,到環保、扶貧、政務公開等更為全面多元的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就是要引導各級政府轉變發展理念。”遲福林説。

決勝全面小康新征程——補足發展短板,打開全新空間,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匯聚起推進改革發展的澎湃動力

主要靠種糧賣錢過日子、孩子天不亮就要起床走幾公里山路去上學……這是山東沂蒙革命老區待脫貧的重點村——臨沂市費縣崔家溝村的現狀。

“我們將拿出最強的力量抓扶貧攻堅,今年將以實施包括崔家溝在內的貧困村易地搬遷為突破口,打響扶貧工作第一戰。”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委書記林峰海説。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如果説過去5年中國邁上了一個大臺階,那麼今後5年中國則面臨更為艱巨的“重要一躍”——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也被視為中國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

號角吹響,決戰決勝。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工程。

目前,全國依然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貴州、雲南、河南、廣西、湖南、四川6省區貧困人口均超過500萬,貧困問題仍十分突出。

按照中央部署,通過産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政策兜底等方式,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

闖關奪隘,實現躍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新動能。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是重大考驗。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説,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一個非比尋常的關鍵時期,未來改革的核心應是在供給側入手推動新一輪制度變革和創新。

繼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後,春節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又研究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確定今年的工作重點。

“把準脈、下準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遲福林表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戰役已經打響——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至1.5億噸、調整房地産交易環節契稅……改革舉措正不斷推出。

高盛高華公司經濟學家宋宇預計,今年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加快,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將更加堅定。

“只要企業有活力,産品有競爭力,經濟就不會出現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牛弩韜認為,成功的改革將釋放巨大的制度紅利,企業活力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將迎來更好的前景。

當下,是歷史的延續,又是未來的歷史。

五大理念,指引發展走向——

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中國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格局重塑,打開增長空間——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構築新的增長極。

擴大開放,全球配置資源——

建立絲路基金,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國在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中,不斷凸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可謂有時有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系統研究中國國情30多年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中國將續寫新的傳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