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成55個創新型試點縣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29 09:06 來源: 新華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科技創新激活縣域經濟動力源
江蘇省建成55個創新型試點縣市

不以水晶的亮麗出名,卻因硅産業的發展蜚聲。

日前,江蘇省政府集中批復同意8個地區籌建省級高新區,東海縣牛山鎮榜上有名。該鎮是東海最大的水晶集聚地,但沒有止步于水晶製品的簡單加工,而是依託科技創新成為國內著名的“硅材料”新興産業高地。

“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在基層,突破口也在基層,必須把握好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兩個動力,發揮好改革試點和經驗推廣兩個作用,真正讓創新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創新之要在於實,江蘇省通過開展創新型試點縣市區建設,有力增強了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為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夯實全面小康建設基礎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

新業態:縣域經濟紮下科技根

“你看我身上穿的這件‘馬甲’,裏面就有加熱膜和電池,穿著就能發熱,並且可以通過手機APP來控制溫度。”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理事長馮冠平教授高興地向記者“炫耀”,“以後家裏墻上挂一幅畫,背後裝兩塊石墨烯加熱膜,就能解決10多平方米的房間供熱。”

當石墨烯對大多數人來講還只是“秒殺鋼鐵、針插不透、水潑不進”的名詞時,常州武進西太湖看到了石墨烯産業的發展前景,率先成立全球首家石墨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電容觸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塗料、全球首款石墨烯蛋白質分離試劑……一個個顛覆性的新産品在這90多平方公里的科技園裏生根發芽。

“不僅僅限于石墨烯産業,在武進區,智慧裝備製造、先進碳材料、半導體照明等高新産業群體也在穩步增長,全區正在打造産業特色鮮明、規模集聚明顯、産業競爭優勢顯著的創新要素集聚區,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常州市科技局法規處處長吳東康介紹説。

在江蘇,像常州西太湖、連雲港牛山這樣發展特色新業態的例子不勝枚舉:鎮江揚中市新壩鎮的“工程電氣産業”、南通如皋市的“液壓裝備及配件産業”、泰州華港鎮的“汽車傳動系統零部件産業”……這些在全國赫赫有名的鄉鎮,正是借著創新的大潮讓科技在本土紮下了牢固的根基。

每個縣域的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發展路徑也千差萬別,這就要求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立足本地實際,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揚長避短,在差異競爭中拓展發展空間。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依託創新搶佔新興産業發展制高點,成為走出産業困局的必然選擇。

2010年起,江蘇省啟動創新型試點縣(市、區)、鄉鎮建設工作。如今,全省55個創新型試點縣(市、區),177個創新型試點鄉鎮,不僅構建起江蘇創新體系的鋼筋鐵骨,也打通了科技創新血脈的“大循環”。

新動力:縣域扛起創業創新旗

不足3000人口的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在外界有個更為響亮的名頭——“中國互聯網盆景第一村”!全村自産的400多種苗木綠植花卉,基本上都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售往全國各地。沭陽已成為全國五大淘寶村集群之一。

過去,一提起創新創業,人們大多想到的是高大上的前沿技術和高層次人才。而眼下,江蘇縣域經濟板塊正一步步扛著“大眾創業”的大旗、唱著“萬眾創新”的高歌前行,將一個個匯聚創新的閃光點變成腳踏實地的經濟轉型新模式。

“50多萬畝的花卉種植面積,是沭陽電子商務發展的保證。而用創新串起的農業特色産業的‘實體+互聯網’發展,是沭陽走出的縣域特色發展關鍵所在。”沭陽縣委書記胡建軍介紹説。

2015年8月,江蘇省印發了《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實施方案(2015-2020年)》,深入實施“創業江蘇”行動,在全省掀起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沭陽借力奮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新路徑,也讓放下鋤頭,摸起鼠標的農民迅速走上了致富的新路子。

無獨有偶,吳江盛澤鎮更是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將基層創新的神奇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2004年5月,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電子商務平臺正式挂網運行,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綢都網已建立和運營了包括紡織經濟研究院、新聞資訊、流行面料網、盛澤指數網、紡織英才網等具有不同功能定位的網站群。目前,中國綢都網已擁有11項自主研發的紡織應用軟體和專利産品,正以“互聯網+智慧製造”的新構架助推小鎮經濟騰飛。

2015年4月,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全國縣域經濟最具創新力50強排名”榜單上,江蘇佔據了21個,創新實踐已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紮根結果。

新機制:縣域塑造創新服務職能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可得150分、中國專利優秀獎可得30分,還有江蘇省引智計劃、蘇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都可以加分,我們2015年度積分有300多分。”看到自己的“成績單”,江蘇海獅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宏自豪地表示“忙並快樂著”。

由於“積分紅利”今年一季度就要兌現,最近幾天,張家港的不少企業都像海獅集團一樣在忙著對照標準計“分數”、算“收成”。這是張家港在全國創新推出的科技創新積分管理“新政”,給企業送上的一份極具含金量的“新年禮包”。

“此前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獎勵,各部門、各區鎮是‘自成一套’,‘五根指頭’雖全卻無法形成‘一個拳頭’的合力。積分管理的制度創新,就是把原本分散的政策扶持統一轉化為‘積分紅利’,將創新資源‘化零為整’集中用在刀刃上,進而撬動全社會創新投入。”張家港市科技局局長沈丹向記者介紹説。

該管的一管到底,不該管的果斷退出。“新常態下增創縣域轉型發展新優勢,必須用好改革這個動力源,自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夏冰告訴記者。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加快轉變,“無形之手”變為“轉型推手”。

企業創新,政府免稅。通過政策傾斜、改革嘗試,江蘇省創新創業的環境氛圍在基層越發濃郁。去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稅收優惠政策的減免額達280億元,大大超過了財政科技經費對企業的支持。這意味著,江蘇正在把激勵政策的重心更多地放在釋放創新創業活力上,把政府投入的重點更多地放到支持應用研發和成果轉化上,把稅收優惠更多地用於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上,把財政補貼、信貸支持更多地用於創新産品的市場開發上,鍛鑄出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的鮮明“風向標”。(記者 吳紅梅)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