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兩年全國查處3.5萬餘人,佔職務犯罪立案總數近兩成——聚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

2016-02-29 21: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披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11月,僅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35240人,佔同期檢察機關立案查辦職務犯罪總數的22.3%。

2016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部署五年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並公佈專項工作方案。提出要確保脫貧攻堅期內預防、幫扶、懲治到位,推動建立健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防監督機制。

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類型面面觀

“新華視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主要是一些基層幹部利用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維權意識不強,以及村務信息不公開等制度性漏洞,暗箱操作侵吞了大量國家惠民資金。

--政務財務不透明,扶貧資金“代理人”監守自盜。

為了防止扶貧資金“跑冒滴漏”,全國很多地方採取扶貧資金髮放“一卡通”“一折統”,把資金直接劃撥到農民銀行賬戶上。但在實踐中,許多村民的銀行卡和存摺均由村幹部保管,很多貧困戶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為截留侵吞留下了可乘之機。

在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一鄉黨委書記將本鄉危房改造資金130余萬元,以“一折通”方式發放給村民,後又將存摺全部收回,以農戶名義簽名領取,私設小金庫用於單位吃喝送禮。

--缺乏監督“一言堂”,收不入賬瞞天過海。

在河北省臨城縣西辛安村,財務和賬目管理形同虛設,村會計、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會計由同一人擔任,沒有專職出納,村上主要盈利的蔬菜合作社財務由村支書王某某一人説了算。申請的公益、扶貧,發展蔬菜産業等各項資金到賬後,由王某某支配,在各個公賬戶和個人賬戶來回流轉,資金去向與用途游離于監管之外。

--巧立名目隨意提留,層層剋扣“刮油”。

2009年,河北省承德縣被安排300萬元資金用於貧困村肉雞産業發展。當八家鄉于杖子村村民好不容易排隊盼到了發錢卻被告知:“補助下來了,簽1.5萬元的字但只能給你1萬元,剩下的5000元要充費用。”村支書和村長稱,村裏向上邊要錢免不了吃吃喝喝,車費、電話費都靠這筆“打點費”“人情費”。更有一些地區形成潛規則,村民想要拿到扶貧資金,竟要先送上“好處費”。

--騙取、套取、冒領、挪用屢見不鮮。

定西渭源縣會川鎮元寺灘村,一名農戶2008年被納入五保供養,同年下半年農戶死亡,原村黨支部書記陳福順向鎮政府隱瞞不報死亡事實,將該農戶4年的五保供養金2000余元佔為己有。

在甘肅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教中心原主任常克傑等四人,通過虛假註冊學生學籍、隱瞞流失學生和製作虛假的助學金髮放檔案等形式,套取和截留國家助學金300多萬元。

村“兩委”幹部成“重災區”,監督監管“燈下黑”

“小官涉貪”現象日益明顯。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調查,與其他領域相比,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多發生在鄉鎮站所和農村基層組織,其中尤以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這“兩委”負責人的犯罪佔比最高。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數據顯示,“兩委”負責人案件佔當地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半數以上,有些市縣更高達70%-80%。

農業管理部門的幹部反映,村級組織在扶貧政策落實過程裏責任重、權力大,但同時又缺乏監督,造成“燈下黑”問題突出。一些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村支書或村主任“左兜裝錢,右兜裝票”,收錢、批錢、用錢一人管,能夠輕易改變資金的用途和流向。

按照上級移民部門規定,移民項目資金直接撥付到個人存摺上。存摺由鄉鎮移民辦負責人保管,密碼由項目法人代表保管,以便於相互監督。但在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龍溪鎮,移民辦主任王某某獨攬“大權”既保管存摺又掌握密碼,監守自盜,挪用資金32.3萬元如同探囊取物。

一些地方的村務公開避重就輕,只公佈籠統數字、不公開項目明細,讓群眾監督無從可依。大部分農民不知道扶貧資金“池子裏”有多少錢,對操作流程了解有限。

例如甘肅隴西縣鞏昌鎮五一村原黨支部書記,在任職期間,將村委會基本賬戶上本應公開週知的徵收土地補償款217830元分六筆轉到個人存摺,分三筆提現,將其中30000元交于鎮政府財務,剩餘隱瞞佔為己有。

此外,主管部門往往只注重報賬單位報賬材料形式上的合法合規審查,忽視對資金管理過程的參與和對報賬材料真實性的審查。

強化公開公示,檢察機構觸角伸向基層

在全國檢察機關、扶貧部門開展5年集中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方案中,結合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特點規律,以“五個一批工程”作為查辦和預防的重點領域,將案件多發的扶貧資金分配、發放管理,以及項目申報、審核審批等列為重點環節。

最高檢反貪總局四局局長宋寒松説:扶貧資金能否走通“最後一公里”到達貧困戶手中,關鍵在基層。

專項方案中提出,要建立扶貧領域基礎數據聯通機制和檢察機關與扶貧部門的有效對接機制,實現扶貧部門12317舉報電話收到舉報線索,可直接移送同級檢察機關。

類似實踐已經展開。作為扶貧重點地區之一,甘肅省定西市巉口鎮康家莊村委會院墻公告板上,貼滿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退耕還林補償款等涉農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情況。老百姓通過這些“清單”,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

據甘肅省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處長張澤武介紹,2015年,甘肅省檢察院會同22個省直涉農部門收集匯總了涉農扶貧政策相關資料,最終歸併出9大類、51大項和109個子項的政策及資金底數清單。各地以此為據,將地方實際落地的政策文件進行梳理,再制定本區域內更細、更豐富的項目清單。

此外,甘肅通過檢察機關“三級派出”“三級公開”,將監督觸角伸向最基層--在鄉鎮設立檢察室、在涉農部門和村社設立檢察聯絡室,併為這“三室”選聘了檢察聯絡員。依託這些檢察服務網絡,監督推進縣向鄉鎮公開、鄉鎮向村社公開、村社向村民公開的“三級公開”和惠農政策、資金總量、資金分配情況“三個公開”。

同時,由檢察機關開展涉農警示教育、專項預防調查和犯罪分析、提出檢察建議等也是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實踐。(記者榮啟涵、白麗萍、王博、吳書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