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5個量化指標完成情況解析

2016-03-02 07:1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存量資金盤活2370億元

財政存量資金,是指各級財政和相關預算單位結存尚未使用的財政資金。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財政收支矛盾凸顯,盤活存量資金意義更顯重要。

2015年,國務院多次部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和盤活存量資金,把喚醒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當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其後,國務院印發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提出了包括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重點科目資金統籌使用、部門資金統籌使用等10條重要措施。財政部也組織開展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關情況專項檢查活動,審計署也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相關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2015年7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部署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強調把寶貴的公共資金資源用到促發展、惠民生上。(記者 曾金華)

鐵路新線投産9531公里

2015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對在建項目全面優化施工組織,對新投産項目倒排工期進度,落實提前介入措施,紮實做好工程收尾和運營準備等工作,一大批重大項目順利開通運營。對新開工項目實行任務書管理,優化前期工作流程,協調加快審批進度,61個項目年內開工建設。

隨著投産的新線不斷增加,客貨運輸改革也在深入推進。2015年,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5億人次,連續3年實現10%的增長,零散貨物運量同比增長18.7%,集裝箱發送量同比增長20.2%。“十二五”期間,我國鐵路建設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1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超過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記者 齊慧)

外資限制類條目減41條

《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作為中國政府外商直接投資的管制文件,明確規定了鼓勵類、限制類的外商投資項目以及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並就特別行業規定了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及其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模式。

自1995年頒布之後,每隔幾年修訂一次。此次為第六次修訂,也是歷次修訂中修改規模最大的一次,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簡政放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回應了市場關於進一步放開外商投資領域限制的期待。其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開放力度較大,與2011年相比,製造業的改革力度尤其大,減少了26項。(記者 馮其予)

中央預算內投資5211億元

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是我國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的重要抓手。2015年,我國著力增加公共産品有效投資,啟動實施了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使巨大的內需得到更多釋放,支撐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拓展了結構調整空間。

在增加投資的過程中,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進度明顯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集中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這有利於補短板,進一步增強發展後勁。

較高的投資增長率是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充分發揮中央投資引導作用,並不意味著政府要唱“獨角戲”,而是要發揮好中央投資的“四兩撥千斤”的帶動引導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使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向競爭性領域。(記者 林火燦)

重大水利工程新開工28個

重大水利工程在保障國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全社會水利管理業固定資産完成投資6461億元,同比增長23.3%,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幅高出10個百分點。在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對擴內需、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全面奔小康起到了促進作用。

隨著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如期建成,我國將形成佈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網絡,為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記者 張雪)

糧食産量達6.21億噸

糧食産量之所以超過目標,主要因為,一是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支持力度,及時下撥2015年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各種補貼資金,穩定了農民的種糧收入預期;二是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一些地區調減棉花和油菜籽種植面積,擴大了冬小麥、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三是農業生産措施得力。在部分地區發生災情後,多部門聯動合作,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

深松土地也超過了預定的目標。一是各地充分發揮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大支持力度,積極鼓勵農民購置深松整地機具裝備。二是農民對深松土地的好處有切身體會,有條件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積極承擔作業補助任務。(記者 喬金亮)

鐵路投資完成8238億元

2015年,鐵路部門全力抓好重點項目,保持建設投資規模,加大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的鐵路建設力度。為保障鐵路建設力度不減,鐵路部門不斷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實行鐵路分類投資建設,擴大鐵路建設債券發行規模,發揮鐵路發展基金平臺的作用,拓展資金來源渠道,保證鐵路建設資金需求。

鐵路建設的加快推進,顯著提升了路網規模、質量和運輸能力,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服務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鐵路建設與投資大量使用鋼材、水泥、砂石、汽柴油等原材料和燃料,對冶金、機械、建築、橡膠、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行業産生了帶動作用。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記者 齊慧)

取消45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當頭炮”。取消45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則是簡政放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非行政許可審批屬於行政許可法“法外之物”,既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的理念相違背,又與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相違背。這不但會增加社會運行成本,更容易滋生腐敗,敗壞社會風氣。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就是為了堵住“權力清單”之外的漏洞,進一步規範行政管理行為,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向縱深。

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全面完成,意味著任何部門和單位都不得在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之外,設定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審批事項,這為行政審批制度回歸行政許可法的法治軌道掃清了障礙。(記者 朱磊)

農村公路新改建25萬公里

一趟班車、一艘渡船或者一條溜索,是許多農村地區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了唯一選擇。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脫貧致富的大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也就沒有全面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為此,交通運輸部提出了“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而掉隊”。2015年,交通運輸部共安排車購稅資金875億元,用於全國的農村公路建設。如今,廣大農村交通面貌已發生歷史性變化,進一步打通了農民兄弟出行的“最後一公里”。(記者 齊慧)

溜索改橋項目開工288個

溜索是種非常原始的交通工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我國的溜索多數分佈在雲貴川的邊遠高山峽谷地區。在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的一處溜索,原來,老百姓到街區要繞行一個多小時,經溜索改橋後,不到10分鐘就可到達,大大方便了群眾生活,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5年12月20日,由交通運輸部與國務院扶貧辦兩部門聯合製訂的《“溜索改橋”建設規劃(2013-2015年)》中確定的288個項目全部開工,將288對溜索分別改造成相應的人行橋和車行橋,並配套建設了865公里連接道路。此工程預計將惠及逾95萬群眾。(記者 齊慧)

無電人口全部用上電

目前,我國的無電人口多處於邊遠地區。電力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快以電力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有利於實現電力反哺農業,支持農業快速發展;有利於滿足農村居民生活改善的用電需求,促進農村地區的消費升級,保障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農民享受更多的公共權利與更均等的社會待遇,為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創造有利條件。在通電的基礎上,下一步,還需要進行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提高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以此保障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記者 王軼辰)

6400多萬人飲水更安全

經過兩個五年規劃的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取得重大進展。全國共解決了5.2億農村居民和4700多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到“十二五”末,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十二五”期間,中央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佔總投資的68.7%,佔整個農村水利投資的45.2%。

讓群眾長期喝上放心水,在工程建設中,必須保障水源可靠、水質達標。到2015年底,全國68%的千噸萬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劃定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44%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劃定了飲用水水源保護範圍。(記者 張雪)

讓黃標車“下崗”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也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為推動各地加快淘汰高排放的黃標車,2015年下半年起,環保部實行黃標車淘汰工作月調度制度,每月通報各地淘汰任務進展,督促進度緩慢的地區加大淘汰力度,並印發《關於通報黃標車淘汰工作情況的函》,要求各地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對未完成任務的地方掛牌督辦,督促整改。

環境保護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五部門還聯合下發通知,從強化執法監管、嚴格報廢登出、加強政策引導、嚴格檢驗檢測、嚴格報廢監管等方面著手,全力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記者 曹紅艷)

能耗強度再下降

2015年,我國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表明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正在由要素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總的來看,不斷降低能耗強度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是我國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的必然選擇。

要繼續促進節能減排和控制能源消耗強度,必須在能源消耗總量上下功夫,必須嚴格控制能源消耗分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或效率偏低。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發揮好市場的價格杠桿作用,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提高能效水平。(記者 林火燦)

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成效,得益於治污設施的投資與運行。截至目前,我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4800萬噸,累計達1.75億噸;全國脫硫、脫硝機組佔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由2010年的82.6%、12.7%提升至96%、87%;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佔全國煤電裝機的十分之一,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電廠煤耗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2015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電力、鋼鐵、平板玻璃、水泥等重點行業1387個企業完成了限期治理工程。此外,工業結構優化、産業結構加速調整也是污染物總量減排超額完成的重要原因。(記者 曹紅艷)

退耕還林還草66.7萬公頃

為做好2015年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的通知》,允許各地合理調整25度以上坡耕地中的基本農田佈局,以確保退耕還林還草任務落地。

國家林業局還與有關省區市簽訂了《2015年度退耕還林責任書》,建立了退耕還林任務進展情況的週報、月報制度,下發了通知,制訂了督導工作方案,並派出督導組對進展緩慢的省份進行實地督導。(記者 黃俊毅)

新增造林632萬多公頃

2015年4月3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為全社會作出了表率。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在加快造林進度過程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把造林質量管理融入造林綠化工作全過程,嚴把整地關、設計關、栽植關、管護關,做到造林綠化數量與質量並舉。同時,還要求嚴格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造林的原則。在樹種配置上,堅持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造林方式上,堅持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飛則飛、宜荒則荒。大力培育、營造鄉土樹種和混交林,著力提升成活率、保存率。為促進各地工作落實,國家林業局專門派出9個調研組分赴21個省(區、市)調研督促。(記者 黃俊毅)

醫保人均補助達446元

近年來,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水平不斷提高。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從2007年的人均4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增長了8倍多。為幫助困難群體參保並享受基本醫療保障,政府對困難群體參保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貼。新增籌資主要用於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待遇水平,完成醫改“十二五”規劃的期待目標,落實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待遇政策,實現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逐步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

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城鄉居民參加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有利於增強居民醫保制度保障功能,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和提高待遇標準。(記者 韓秉志)

農村貧困人口減1442萬

2015年,精準扶貧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多方努力的結果。一是扶貧精準度提高。貧困戶建檔立卡組織開展“回頭看”、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初步建成,數據精準度得以提升。二是工作機制優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機制進一步落實,省級扶貧開發考核、貧困退出、脫貧攻堅督查、重大涉貧事件處置反饋和脫貧成效評估等機制建立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5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召開,部署新時期定點扶貧工作,調整完善了定點扶貧結對關係,建立了部門牽頭聯絡的定點扶貧新機制。光伏扶貧、低保兜底、土地增減挂鉤收益使用、電商扶貧等政策措施陸續出臺。

2015年,《“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並穩步推進。社會扶貧服務平臺成功搭建,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縣“百縣萬村”活動等持續推進。(記者 黃俊毅)

安排保障性住房783萬套

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無論從開工套數,還是基本建成的套數而言,都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棚戶區改造開工套數也超過了年度目標。這表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百姓實現了安居夢。

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棚戶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一些城市房地産市場出現了庫存高企的情況。一方面,住房困難群眾急需改善住房條件,另一方面,高庫存需要盤活。各地積極將保障房與存量房進行對接,既完成了安置,又去庫存,還盤活了地方經濟。農村危房改造的持續推進,帶來了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改善,也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點。(記者 亢舒)

衛生服務人均補助42元

2015年,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部分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除了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也在穩步推進等。目前,我國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類別基本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城鄉居民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為20年來最低水平,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記者 吳佳佳)

就業水平與上年持平

由於企業用工需求減弱及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加,2015年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任務異常艱巨繁重。為此,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繼續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加大對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

2015年,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紮實推進。為促進相關政策的完善,人社部加強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和大學生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繼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綜合施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記者 韓秉志)

新增就業1312萬人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加快的背景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來之不易。這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穩定經濟增速,優化産業結構,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就業增長空間。2015年,我國新登記企業繼續保持日均1萬多戶的增長勢頭,新註冊私營企業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10%以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並通過強有力的督促檢查推動政策落實。

下一步,人社部將繼續紮實開展工作,確保2016年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記者 韓秉志)

登記失業率為4.05%

就業率好于預期,首先得益於我國經濟維持中高速增長。去年我國GDP增速6.9%,在世界範圍內仍是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十一五”期間,GDP每增長一個點對就業的拉動為100萬人左右。“十二五”時期,這一數字增長到170萬左右。隨著經濟總量的加大,經濟增長對於就業的拉動效果就愈加明顯。其次是得益於經濟結構的優化。2015年,第三産業增加值首次超過50%,服務業對於就業的貢獻率比第二産業高出兩成,結構調整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也在增強。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力度,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加大推動創業力度,兜住了民生底線。(記者 韓秉志)

外貿形勢有喜有憂

儘管進出口增速下降,但從國際上來看,我國出口增速仍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佔全球市場份額穩中有升,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從進出口來看,在去年全球貿易出現兩位數負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降幅遠遠低於主要的貿易夥伴和全球的貿易降幅速度。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預計由12.2%提高一個百分點,超過13%,這是中國在全球份額當中提升最快的一年。2015年貨物貿易順差達到5930億美元;全年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7130億美元,增長14.6%,在全球比重和中國外貿比重中實現了雙提升。(記者 馮其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