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精準扶貧,邊疆民族地區怎麼扶?——源自住疆兩會代表的扶貧工作樣本

2016-03-06 16: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何軍、關俏俏、李延霞)6日,全國人大代表、喀什地委書記曾存認真翻閱“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看到扶貧相關內容時,他用筆進行了重點標注。

記者了解到,過去五年,新疆扶貧開發工作成效顯著,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累計脫貧174萬人,南疆四地州貧困人口5年減少135萬多人。今年全國兩會上,脫貧攻堅成為住疆兩會代表的關注焦點,接受採訪時,他們談到了各自的扶貧經驗和感受。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重點任務,是國家補齊發展短板、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曾存表示,“作為地方幹部,要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建設頭等大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打贏脫貧攻堅戰。”

喀什是南疆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曾存告訴記者,立足喀什實際情況,扶貧工作要著力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關鍵性問題,明確了通過教育培訓和轉移就業脫貧、發展産業和産業鏈延伸增值增效脫貧、易地搬遷和生態保護脫貧以及政策兜底脫貧四大路徑。

在喀什市郊深圳産業園區的思科電子工廠裏,數百名維吾爾族工人正在生産線上熟練地組裝充電器、插座等産品。思科電子是廣東一家主營電子電器元配件的民營企業,自2014年6月起,這家公司一年間在喀什地區的4個縣市設立了4家工廠。思科電子董事長蘇紹禧向記者透露:“如果推進順利,2016年底可帶動就業1萬至2萬人。”

要讓農牧民脫貧,解決就業是首要任務,曾存説:“喀什還將積極引進中央和內地勞動密集型企業,扶持面向鄉村的“衛星工廠”和面向千家萬戶的“家庭工廠”,鼓勵本地人才創辦企業。”

過去六年,新疆實施了超過25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隨著新疆加快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步伐,昔日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水平低的鄉村面貌得以改變。

全國人大代表富春麗告訴記者,未進行整村推進工作前,不少扶貧重點村呈現給人們的是老舊落後的面貌,多年扶貧投入,但效果並不明顯。新疆自2011年起通過整村推進建設,使貧困村從基礎設施建設、生産生活條件、社會事業發展以及增收主導産業培育等方面顯著改善,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扶貧,不僅要讓農牧民富口袋,還要讓他們富腦袋。”全國人大代表、瑪納斯億鑫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琴説。

楊琴是當地有名的“蘑菇大王”,她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專業合作社與種植戶簽訂菌種供應、技術指導、産品回收合同,採取包技術培訓和指導,包組織供應菌種,包定保護價回收産品,技術失敗包賠償的“四包”服務方式,同種植戶結成利益共同體。

“通過合作,農民不僅賺了錢,掌握了種植技術,致富增收的能力和思維也慢慢提高了。”楊琴説。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和田地區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精準發力更顯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和田地區行署專員艾則孜·木沙認為,精準扶貧猶如一場“滴灌”工程,首要問題是搞好精準識別,摸清家底。

看房、看糧、看有無勞動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看圈裏有沒有羊、看農戶對外有沒有欠賬,通過這些最基本的條件,對一戶家庭的貧困情況進行識別。他説,了解“家底”後,要突出重點、因地適宜,精心謀劃推進扶貧工作,讓扶貧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艾則孜·木沙告訴記者,為實現精準扶貧,和田地區各個貧困村為貧困戶量身定制了“一戶一方案”明細表,詳細記錄每家的項目實施內容、産品價格、數量等,完全改變了過去農民“給啥要啥”的情況,確保精準扶貧的有效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陳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