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供給側改革重在行穩致遠

2016-03-07 09:3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6日,兩會進入第四天。6日的兩場記者會特別引人關注,分別是由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舉行的首場記者會。“供給側改革”不約而同地成為兩場記者會的主題,也成為當天人大、政協各組團討論會上的熱詞。

供給側改革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國有企業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記者會上,記者問得犀利,嘉賓答得從容,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在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看來,供給側發力主要是通過結構性改革,第一要調整結構,要關停一些企業;第二在於補短板,補短板必須創新。

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明確地説,化解過剩産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他還透露,中央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獎補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困難職工,幫助他們重新實現就業創業。

2015年,中國遊客向世界展示了在海外消費的強大能力,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高端産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佔全球高端消費品總量的46%,中國遊客更是將日本智慧馬桶蓋搶購到“斷貨”。需求側到海外表現出“不差錢”,説明國內供給跟不上需求的變化。企業要想改變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局面,必須在産品的高端化、個性化上狠下功夫。正如厲以寧委員所説的,讓産品更個性化,讓服務業更人性化、柔性化,把品牌打到國外,把顧客留在國內。

國有企業該如何作為?徐紹史介紹,國企的改革已經展開,2016年將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等領域牽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明則坦言,供給側改革離不開技術革新,要通過提升産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滿足不同客戶和市場的需要。他認為,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為企業轉變商業模式提供了機會和手段。

透過嘉賓的解讀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問題還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促進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調動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積極性。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為企業創新提供“托底”,完善各項公共服務,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都用好,供給側改革才能行穩致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