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供給側改革”助青年“雙創”圓夢再啟航

2016-03-08 09:33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統領“十三五”發展新局面,讓世界對中國未來充滿期待。2016全國兩會之際,各界青年通過團中央互動社交平臺“青年之聲”積極留言參與兩會。中國青年網著眼與青年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了解青年所思、所盼、所急,策劃“夢想開局十三五·青年之聲問兩會”系列報道,為青年難題尋求答案。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的夜,鱗次櫛比的科技大廈那不眠的燈火已是尋常。3月5日淩晨,青年創客張帆背著雙肩包從辦公樓出來,臉上閃著的不止有疲憊,還有夢想的光。

“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首要的是創新。” 3月5日下午,在與上海團代表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創新”這一中國當前最熱關鍵詞。

團中央青年之聲社交網絡平臺上,針對2016全國兩會專門開闢的“青年有話問總理”欄目熱鬧極了,據不完全統計,關於創新創業的問題,佔總數的30%以上……

圖為團中央青年之聲平臺2016全國兩會“青年有話問總理”頁面。

“中國智造,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希望在青年!”

“蘋果手機背後的幾個英文字,我看了覺得字字扎心——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nd assembled in China. 説得很準確,咱們做的都不是‘製造’,只是‘組裝’。永遠做組裝是不行的。”3月5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接受中國青年網採訪,他隨手拿起一隻手機舉例,“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乃至於中國智造的路還很遠”。2016全國兩會,民進中央遞交的提案之一,就是關於“建設創新文化,推動創新發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到了59次,幾乎等於前兩年報告中被提到次數之和;“創業”被提到了22次,比去年增加了9次。

“光網城市”“工匠精神”“海外倉”“相機調控”“分享經濟”“互聯網+政務服務”“大眾旅遊時代”……《政府工作報告》中涌現的一批新詞,也能折射出未來工作的新變化、新情況。

“供給側改革”是最受關注的一個詞,而供給側改革落地,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創新。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接受採訪時表示,“‘補貼大戰’不可持續,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將越來越依靠技術創新。”

作為中國當前科技創新代表的青年企業家,李彥宏今年遞交的提案主要聚焦于三點:一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二是支持專網資源投入社會化運營,促進提速降費;三是完善我國空域資源管理制度,提升民航準點率。這三個提案,都是從提升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出發考慮。

同樣關注“無人駕駛技術”的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3月7日下午的小組討論會上表示:“供給側改革不能離開用戶、離開市場、離開消費去談改革。”他介紹説,無人駕駛技術,歐洲在17年前就開始研究了,但中國後來居上,“我預測,最遲5年之內,自動駕駛技術將在各個國家普遍推廣。”

越是嶄新的領域,越是青年人創業的沃土。多位政協委員都向中國青年網表示,供給側改革給青年人“雙創”帶來絕好的機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青年要了解國情,把握機遇!”

“都説現在的創業成功率不高,但要知道,比起改革開放初期,現在的創業土壤、創業環境要好得多!”在3月7日下午工商聯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如是説。他笑稱,“我現在外出旅遊,不愛去名勝古跡,到了一個地方最喜歡就是去那些創業孵化器看看。我們坐在這裡説經濟下行壓力大,你到創業孵化器走一走就會充滿信心——哪有什麼蕭條,年輕人有活力得很,我們要做的是重視和相信年輕人發揮‘雙創’的作用。”

青年之聲的平臺上,關於創業的問題,佔非常大的比例:

“政府如何為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掃清路障並保駕護航?”網友朱春來問;

“近來,‘互聯網+’越來越為人津津樂道,對於當代的大學生而言,這種趨勢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業有什麼作用?”網友噠弟問;

“互聯網+會不會對軟體專業的學生有利?更好就業還是更多要求?”網友哆哆問。

……

對於青年人來説,面臨供給側改革的“十三五”既是機遇,也難免困惑、怯畏挑戰。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在3月4日接受專訪時給青年支招:“青年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基本國情。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矛盾風險在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在增大;另一方面經濟轉型升級正處於歷史上最重要的節點。比如:産業變革的空間大、人口城鎮化空間大、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市場大。青年人需要把握好在內外複雜變化背景下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勢和這五年的基本國情。”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遲福林説,青年人要看準這五年國家給自身和事業的機會,處理好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做好創新和務實兩個方面。不僅要度過短期中的困難,也要在未來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既要看到自己的就業機會,也要看到時代所提供的機遇”。

具體來説,在整個歷史趨勢呈現時,我們的供給和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其中突出的矛盾在供給側。供給側要解決的是調結構,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所以供給側是在“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青年人要學會適應服務型消費需求,在推動供給側改革中扮演一個積極、有作為的角色。

全國政協委員董圓圓為“創新”發展理念點讚。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拓 攝

“創新文化土壤還需厚植,教育和科技是重要立足點。”

“儘管國家近年來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創新驅動列為基本國策,但創新的某些方面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現象。”2008年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羅富和,曾在科教領域工作多年。關於創新的諫言,他話鋒尖銳。比如:學術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科研成果“泡沫”嚴重、成果評價普遍虛高,學術界的浮躁風氣有所蔓延……

羅富和強調,種種這些無疑與學術道德與職業操守有關,但是制度設計也未在“管”、“放”間找到平衡點,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給一些不端行為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與空間。究其根本,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文化,在於我國創新文化的缺乏與引領作用發揮的不足。

“匯眾智搞創新、匯眾力增就業、匯眾能助創業、匯眾資促發展。”網友“相信藍天”在青年之聲上留言説:“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又將“四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了政府對創業創新支撐平臺建設的高度重視。兄弟們,時不我待啊,創業創新,正在吾輩!”

對於青年人來説,“雙創”最需要的品質是什麼?羅富和説,不要害怕失敗!“我們規避風險的想法比較濃重,實驗研究都強調成功,預計有可能失敗的項目很難通過。因此,研究者自然更多要回避有風險的課題。創新文化不僅需要鼓勵成功,同樣需要包容失敗,這樣才能出創新性成果。”

對於“雙創”而言,失敗是成功之母——同樣持此觀點的還有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全哲洙。他説:“企業家不是培訓班裏教出來的,企業家是市場中折騰出來的,是無數次失敗又無數次站起來,死了一次又活過來一次的人!”

如何厚植創新的土壤?羅富和所在的民進中央提案中既給了宏觀的建議,也提了微觀的舉措,他對青年人説;“創新文化需要扎紮實實的基礎性研究,要倡導潛心研究學問、鑽研技術,不怕難、不怕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甚至‘鑽牛角尖’的精神。同時青年人要更具有批判精神和挑戰精神,敢於質疑,敢於創新!”(記者 吳楚 張炎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