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面小康,需要人人健康”——政協委員建言“十三五”健康中國建設

2016-03-10 16: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侯麗軍)“身體好時沒命幹,身體有病拼命治,中間缺少了健康管理這一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首先要推動健康管理髮展,防患于未然。”全國政協委員張世平如此呼籲。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廣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些政協委員在發言中表示,健康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既是一個富含潛力的新興産業,也事關百姓福祉,必須著力扶持培育,推動我國健康産業的快速發展與升級。

健康中國須注重預防為主

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明説,健康中國的主要內涵就是以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努力實現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轉變,不斷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預防為主應成為健康中國的主要內容;要打造健康中國,就必須注重和堅持預防為主。”李立明説。

“我們還沒有形成健康管理的理念和習慣,在中國接受健康管理的人不足百分之零點幾。”張世平委員説,每年進行至少一次身體檢查,提出針對性治療意見,再花一段時間去修復,這實際上也是給生命加油。

有研究顯示,每投入1元用於社區高血壓的綜合防治,就可以節約心血管病治療費用8.59元。疾病治療往往需要更高的醫療費用,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更高經濟負擔。

李立明委員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測算,在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實施一套慢性病最佳干預措施所需的費用每年人均不超過3美元。

“與疾病發生後的治療相比,疾病預防不僅效果好,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成本投入更是遠遠低於治療。”他説。

健康管理體系要強化頂層設計

委員們認為,我國新一輪醫改從頂層設計上基本體現了“預防為主”的理念和方針,實施幾年來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和進展,但仍需向“預防為主”進行傾斜。

李立明委員指出,相對於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我國當前醫改更加注重疾病治療。從我國醫改的政策設計來看,在醫改幾項重點改革任務中,大部分都是針對“疾病治療”來設計的。實際執行中,巨大的醫療資源花費在重病大病的搶救甚至臨終關懷方面。

此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數量和質量的不足,也成為健康管理建設掣肘。近年來,我國各級公共衛生人才匱乏,公共衛生崗位勝任力不足。張世平建議把健康管理學納入國家一級學科,培養專門人才。

“沒有學科、沒有資質、沒有經費,誰願意搞健康管理?”張世平説,健康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人才、科研和服務的全面支撐。

以科技創新助推健康産業

委員們普遍認為,應以科技創新改造傳統健康産業,發展數字健康遠程醫療、基因檢測等新興健康産業,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認為,在大數據背景下,應加快制定統一的標準和數據格式,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信息化、網絡化、國際化的健康服務産業體系。

隨著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生物製劑與生命科學技術正在健康産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全球銷量前十名的藥物中,有7個為生物製劑。而在生命科學方面,全球基因測序市場正在持續快速成長,細胞免疫療法等新興技術也日漸成為重要的治療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王執禮表示,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應成為健康産業重要的政策扶持方向,尤其應該通過出臺鼓勵政策和資金引導,對先進的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公司、技術驅動型生物製劑公司、與基因測序解讀及個體化給藥相結合的精準醫療公司,以及技術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療方式等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在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來實現相關産業的升級發展,進而提高醫療健康服務的供給質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