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張曉強委員等熱議如何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2016-03-11 07:2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奏響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圖為3月9日下午,全國政協無黨派界舉行小組會議。彭雪峰委員認為,我國製造業要努力創新,核心問題是要有與之相對應的知識産權保護。記者 翟天雪 攝


圖為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丁烈雲在發言中建議,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評價機制,發揮高校在對口專業領域培養人才的作用。 新華社記者 張 領 攝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最根本的要靠什麼?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創新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為何要“創” 破局勢在必行

説起創新,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曉強總有説不完的話。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我國經濟規模雖然很大,但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少,在傳統工業化道路下,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的模式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依靠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走創新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張曉強委員的話語擲地有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對此也很有感觸。在他看來,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加快形成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的新格局。這樣,不僅能走出一條化解産能過剩的有效路徑,還能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贏得先機,為邁向中高收入國家奠定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發展目前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頑疾,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遲福林委員説。

“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都將創新驅動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我認為這是正確的、符合國情的。”全國政協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告訴記者,“因為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創新,最缺乏的就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品和品牌。縱觀世界發達國家,代表其創新實力的無不是能在行業中起到引領作用的世界品牌。無論是在理論研究、基礎研究、技術研究還是工程開發應用方面,都需要形成一定品牌實力,才能支撐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為何能“創” 動力轉換添動能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要因素,並正在成為助力中國經濟動力轉換的重要力量。

談及企業自主創新,有著10多年創新實踐的全國政協委員、億陽集團董事長鄧偉臉上寫滿了自豪。十幾年前産學研結合,億陽信通股份公司成立,如今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一半以上的移動數字網絡管理業務由其承擔。“近3年,我們又研究出了先進的‘遠程醫學影像系統+移動終端’,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醫院的推廣應用。正是堅持創新,才讓我們在市場上有了立足之地。”鄧偉委員説。

技術創新讓企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也成為傳統産業升級改造、新興産業飛速發展的“秘密武器”。“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實現流程製造業信息化、智慧化,需要利用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系統等實現流程製造業跨越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説,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近幾年已逐漸回歸理性,整個産業已經意識到沒有技術、人才、資金的支撐不可持續,現在已經逐漸進入調結構階段,創新依然是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也持同樣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信息科學和技術、先進製造和材料科學技術、南海科學研究等4個領域,廣東有基礎有能力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和産業化等創新全鏈條的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黃寧生代表表示:“隨著創新驅動發展駛入快車道,産業發展對核心關鍵技術的需求十分旺盛。”

怎麼去“創” 創造寬鬆創新環境

如何將創新落到實處?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歸根結底還需深化改革,全社會一起努力,推動創新蔚然成風。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齊同生認為,創新發展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政府應將以往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即運用大數據技術,依託證照共享、證照校驗、防偽及數字安全等信息化手段,構建‘辦證不出證、數據來驗證’的電子化驗證體系,實現審批、制證各部門間的資源共享,破解市場監管存在的紙質證件多、管理難等諸多問題。”

科技創新首先要集聚高端要素。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建議,依託高水平大學打造服務創新驅動、引領創新驅動的創新谷,集聚高端的創新創業資源。當然,科技創新也不能“缺心少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明陽風電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表示:“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材料科學很重要,基礎材料、基礎研究都很重要。我國現在創新投入研發佔比25%,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大,但其中75%用於産品開發,也就是應用開發。國家應當投入更多資源用於基礎研發、基礎材料、基礎技術。”

加大知識産權保護,是保護創新積極性的重要落腳點。全國人大代表、江南控股集團總工程師黃作興説:“我們現在有很多科技創新成果,但是如何保護創新、怎麼推廣創新産品?”黃作興代表建議制定更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措施,打破發明難、推廣實施更難的局面,建立國家級實驗和檢驗平臺,並且定期公佈經查産品;建一批快速維權中心,解決知識産權維權舉證難、成本高等問題,也讓大家知道本國發明創造的先進性和質量可靠性,更加信任“中國製造”。

創新型企業所從事的行業一般都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如何有效規避風險,保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蔣秋桃建議,要實施“精準減稅”,加大高科技人才稅收優惠力度。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則建議政府鼓勵建立真正敢擔風險、更有作為的風險基金,支持企業早期創業項目。

崇尚創新,國家才有光明前景,社會才能充滿活力。怎樣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認為,推動創新驅動戰略,要培養年輕人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應當從收入、工作環境上給年輕人以支持,為他們創造一個相對寬鬆的創新環境。此外,要在社會上形成寬容失敗的氛圍,杜絕“槍打出頭鳥”的不良社會風氣。(記者 歐陽優 陳 靜 李 丹 沈 慧 吳佳佳 崔國強 林紫曉 梁 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