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鞏漢林委員等:美麗校園不能開出“霸王花”

2016-03-11 07: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袁汝婷、劉敏、楊玉華)在10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對校園暴力行為態度堅決,“要堅決防範、堅決制止,盡最大努力使這種事情發生率降到最低。”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校園暴力如何防範?安全責任何以擔起?兩會代表委員就此積極獻計獻策。

低齡化趨勢明顯  借網“炫暴”增多

湖南初三女生遭遇幾名未成年人毆打,並被拍照上傳網絡;浙江慶元縣多名初中生將一名小學一年級男孩捆綁後拳打腳踢,用煙頭燙傷並拍攝視頻……

“校園暴力頻頻曝光。孩子受欺負對他的整個成長都會産生不利的影響。”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今年專門提交了有關遏制校園暴力的提案。

“目前的校園暴力,不僅是簡單地把你堵到那裏拿錢了事。你長得漂亮我要打你,你學習比我好我要打你,你搶了我所謂的朋友我要打你。”鞏漢林認為,這樣的狀況亟需改善。

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出現低齡化、女生組織施暴等新特點。而且不少學生對施暴不以為恥,借網“炫暴”現象日益增多。

雖然有關部門給予了關注和重視,但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常會以涉事者是“未成年人”等為處理原則,大事化小。施暴者沒有得到相應的處分,容易再次施暴,且對身邊的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示範效應。

全國人大代表何學彬説:“對於校園暴力,實踐中更多是家長之間‘私下協商解決’,這樣的處罰措施對青少年犯罪很難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

校園暴力之患,“結”在何處?

校園暴力癥結在哪?多位兩會代表委員指出,家庭防線的失守、學校教育的缺位、社會不良風氣的侵擾等,是校園暴力事件背後的主因。

——家庭環境。“我們曾做過調查,校園施暴的孩子中,70%左右從小缺乏家庭關愛,甚至常常遭遇家庭暴力。他們也往往選擇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滿。”

合肥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林林説,施暴者可恨,但換個角度看,這些孩子也是受害者。

除此之外,一些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共同照顧一個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獨立能力差,甚至有心理問題。”鞏漢林説。

——社會氛圍。民進中央提交了《關於遏制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的提案》,認為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園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同時,網絡、影視、書籍中的暴力

手段被包裝和美化,一些學生欣賞暴力並沉溺于暴力遊戲,模倣影視作品中的幫派行為。

“孩子們的壞習慣從哪兒來的?很多是從社會上學來的。”袁貴仁在記者會上強調,要防止孩子們受社會不良風氣的侵染。

——學校教育。民進中央的上述提案指出,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忽視德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導致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加之沉重

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壓力巨大,一些學生容易在壓力下産生對校園和同學的對立情緒,在行為上更易出現攻擊性。

各方共同努力負起孩子安全責任

“我們一起努力,凈化校風,優化環境,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安全、健康、成長、成才。”袁貴仁説。

袁貴仁表示,防治校園暴力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強學生的教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情緒控制、自我保護、自我防範等能力;二是加強學校的管理,構建校園安全網絡,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防止學生受不良風氣侵染;三是加強依法懲治,通過修法、釋法,讓欺淩者擔負起應當擔負的責任。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代表委員們的建議,與袁貴仁的思路不謀而合——

全國人大代表、中學教師王家娟就建議將法制教育明確列入中學課程。

“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明確家長、學校、社會組織在校園欺淩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範責任,儘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園暴力防控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説。

事實上,校園暴力是世界許多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並非中國獨有。很多國家也都將治理校園暴力作為一項重要社會課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校園暴力猖獗,各州通過修法對參與校園暴力的青少年加強了刑事懲罰,特別是為打擊群體犯罪規定所有參與者都要‘連坐’判罪。”全國人大代表易紅建議,對校園侵害情節惡劣者應依法判處刑罰,對於輕微的違法犯罪行為也要做出更細化的處理規定,便於司法機關在懲治該類行為時有統一標準,還可適當提前刑責年齡。

不少代表委員還建議,凈化網絡空間,營造文明的社會風氣,為孩子構建更加純凈的成長環境。(參與寫作:黃鵬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