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工匠精神:為中國製造鑄魂

2016-03-12 07:1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開始對大家去日本搶購電飯煲不理解,後來了解發現,日本的電飯煲的確比我們好。”3月6日,在廣東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説道,“以前中國是‘稀缺經濟’,只要東西製作出來就可以,而現在已經從‘供應性需求’到了‘體驗性需求’,産品要漂亮、精緻,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甫一提出,就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馬桶蓋”背後的隱憂

當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講到“工匠精神”一詞時,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主任王向朝心頭一振。

“總理的話,講到我心坎兒裏去了!”開幕式結束後,王向朝興奮地説。他今年帶來的提案正是關於工匠精神。

去年,中國遊客大量從日本買回馬桶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王向朝經過調研後發現,質量差仍是中國本土産品備受冷落的主要原因。“當前社會比較浮躁,很多企業只顧追求眼前利潤,‘抄一把就走’,缺乏對商品質量的深度追求。”王向朝説。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有同樣觀點:“像馬桶蓋、電飯煲這種小東西,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容易製造。但是,我們的工業技術如果不標準,消費者買了電飯鍋後,煮熟的飯就是不行。因此,我們必須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瘋魔,不成活”

“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藝術品,比如青銅器、瓷器、玉器、繡品等,無論設計、做工還是品質,都令人驚嘆。如果沒有古代工匠那種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這些藝術品就不會流傳至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説道。

“不瘋魔,不成活。”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當今要傳承的工匠精神就是不急躁不急於求成,“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潛心搞研究,把自己崗位的工作做得最細、打磨得更好。”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當今我們就是要弘揚這種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倡導一種“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作風,帶動我國製造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

中國製造呼喚工匠精神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繼續保持世界主要旅遊消費群體稱號。消費形勢背後折射了“中國製造”的尷尬,更凸顯了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對技能人才重視程度不夠,社會上還普遍輕視職業教育,人才評價仍然是重學歷文憑、輕職業技能,對‘身懷絕技’的技術人才沒有給予應有的待遇和榮譽。”王向朝認為,提升製造品質的核心在人。

全國人大代表劉鐘俊來自企業一線。“我覺得企業應該繼續實行老師傅帶新學生,這個傳統不能丟。”劉鐘俊説。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説道。(記者 劉江偉 葉樂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