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奏響中國經濟最強音

2016-03-13 07:1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常振明委員: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就看能不能進行科技創新

熊群力代表:完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離不開政府的自我革命

劉益春代表:對於創業者不僅要扶上馬,更要送一程

高鐵運營里程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産量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企業……人們感受到“創新中國”的蓬勃脈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兩會上,“創新”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詞。

依託創新形成新的“雙引擎”

代表委員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動能由強變弱,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而“雙引擎”的形成,必須依託創新。

“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就看能不能進行科技創新。”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明委員説,雖然去年鋼鐵行業不景氣,但中信泰富特鋼依然保持很強的盈利能力,主要得益於持續進行科技創新。走高端精品路線,大力開發超純凈軸承鋼、汽車關鍵部件用鋼、新一代海洋係泊鏈等前沿品種,這些“唯一”“第一”産品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新産業、新業態加快成長。去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産業總規模達到15.5萬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熊群力代表説,信息産業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是新的發展機遇。

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代表認為,對於創新型人才,不僅要培養,還需要激勵;對於創新性成果,不僅能創造,還得會轉化。要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科技領軍人才,為經濟轉型升級培養大批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

代表委員認為,堅持創新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應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新的市場主體快速增加,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常振明認為,應當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出臺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舉措,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新創業機制。

“對於創業者不僅要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劉益春説,吉林省近年來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出臺了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各種政策,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72萬戶。

“創新創業不僅是小微企業的發展需要,也是大企業做強做優的重要途徑。”常振明説,在集團所屬的中信重工,建立了以1個勞模工作室、5個大工匠工作站、16個首席員工創新工作站為代表的工人創客群。2013年以來中信重工的新産品對盈利貢獻率已達到了70%,研發的電子變頻傳動控制産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技術壟斷。

最緊迫的就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代表委員認為,推動創新發展,最緊迫的就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最大程度地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和潛能。

“如果不觸及深層次體制機制,任何改革都難有實質性的突破。”常振明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實現從依靠要素投入為主,向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要加快完善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體系,加快政府職能從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劉益春説,要推動各創新主體打破壁壘,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釋放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資源的活力,讓創新成果順暢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完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離不開政府的自我革命。”熊群力説,政府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的同時,要更注重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同時,政府應加強信息化技術和政策平臺的建設,為企業創新創造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記者 吳秋余、余建斌、李心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