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驅動 引領時代

2016-03-13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新驅動 引領時代(建真言 謀實策 集眾智 凝共識)
——代表委員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熱議創新發展理念

視覺統籌:劉慧

如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代表

高校多做原創研究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研究型大學目前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科技論文多,原創成果少;投入研發經費多,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的少;申請的專利多,能直接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的少。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國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的“兩張皮”問題,把創新落到實處。

建議高校向以問題為導向的原創研究轉型,積極研究全局性、基礎性重大理論問題,抓住科技競爭力提升的關鍵要素與國家、企業的所急所需,強化國家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研發,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性科技問題。同時,健全科技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消除科技創新成果與市場銜接的壁壘,為科技創新成果走向市場和企業,轉化為生産力提供制度保障。(記者 姜潔)

中國文聯副主席迪麗娜爾·阿不都拉代表

文化創新引領民族交融

維吾爾族和其他各民族一樣,是一個有著豐富燦爛文化的民族,常被形容為“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麥西熱甫”作為維吾爾人具有實踐傳統的文化空間,是維吾爾人文化傳統和民間風俗的一部分,為本民族成員提供豐富的傳統知識、持續的文化身份認同感,被認為是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遺産之一。

創新是保持傳統的最好途徑。作為一名黨培養起來的維吾爾族舞蹈藝術家,我要用我的舞姿描繪、述説、傳播新疆獨有的文化魅力,用我的創新能力賦予它全新的生命力。我擔任總導演並主演的歌舞劇《絲路上的中國夢 永遠的麥西熱甫》,就是這樣一部誠心之作。它反映了中華民族一體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狀態,載歌載舞地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熱愛生活、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故事。這部劇深入基層數十場惠民演出,場場爆滿。促進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先進文化的引領,先進的文化一定是充滿創新精神的文化創造。(記者 王玨)

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代表

文化創新要尊重傳統

筆墨當隨時代,文化事業應當反映當代社會的精神風貌。現在全社會強調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這並不僅僅是經濟或科技領域內的概念,對藝術工作者來説同樣要創新、要升級。然而,藝術的創新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之上的,不能只講一個不講另一個,只有二者相互作用,作品才會出彩。有的人處理不好二者的關係,其作品也就缺乏內涵或缺少活力。

因此,藝術創新是在傳統基礎上進行有益的創新,而不是無序的創新。文藝界應該靜下心來,回看悠久的中華文明史。國人應有文化自信,把中國藝術之魂融入作品中,對外傳播。同時,文化創新,要創作“百姓聽得懂”的作品。這就要求創作不能過分追求技巧性。當然,藝術也並非都是風花雪月,平衡情感與思想也是文化創新需要努力的方向。(記者 曹玲娟)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武維華委員

理順科技人才成長鏈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尚未完全釋放,原因之一是科技人才的創新動力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國科技人才總量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少。

建議注重人才團隊建設,改變我國科研領域“有人才,無隊伍”、科研人員“各自為政”的現狀,尤其要在一些重點領域整合相對分散的科研力量以形成協同創新合力。理順人才成長鏈,打破“以資歷論英雄”的束縛,凈化學術氛圍,讓中青年科技人員獲得成長的資源和機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建立科技人員、科研機構與企業對接的平臺,組織雙方對接需求、協同創新。加大全社會特別是企業對於基礎研究的研發投入,增強我國自主研發能力。(記者 柴秋實)

內蒙古一機集團董事長白曉光代表

優化創新資源配置

深化“軍口”“民口”科技互動,打造新型創新鏈,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我國軍民融合中,只有儘快採取措施打通“軍口”“民口” 技術擴散通道,才能實現創新資源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優化配置。

建議推動軍民融合立法,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系統性的法律保障。完善軍民融合宏觀管理體制,在國家層面建立軍民融合的領導機構,統籌科技投入,解決軍民科技投入多頭管理、重復投入和效益低下等問題。完善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激勵政策,包括國家投入政策、風險補償政策等,設立軍民融合發展投資基金,解決軍民融合發展的動力問題。(記者 張騰揚)

江蘇宿遷市委書記魏國強代表

彎道超車靠創新

一些經濟後發地區單純依靠擴大投入、擴張産能的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加快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實現彎道超車。

要讓廣大企業成為創新的“領跑者”,就必須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政府要引導鼓勵企業實施“四換”。“技術換代”,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優化産品結構和成本結構,搶佔科技制高點;“機器換人”,引導企業大力發展智慧製造,著力提高優質産品率、企業生産效益;“網絡換市”,引導企業通過借助第三方平臺開設網絡營銷等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提高市場應變能力;“政策換智”,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引導關聯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技術轉移中心等載體,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記者 姚雪青)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魯貴卿代表

培育工匠精神靠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從目前國內實際來看,還存在重管理人才,輕操作人才的情況,應通過建立長效機制,讓“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培育“工匠精神”,既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農民工融入城市、職業選擇、收入水平天花板的重要手段。但國內對工匠的作用,對工匠精神的認識還很不夠,培育工匠精神的長效機制還有待建立和完善。建議相關部門建立科學合理的工匠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術評價考核體系,對於技術能力的評價突出實用性、實效性,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改善農民工的生存、生活環境,從機制上保證“工匠人”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和生存生活環境,不斷提高“工匠人”的生活質量。(記者 顏珂)

李錦記健康産品集團主席李惠森委員

培養企業家創新精神

國家的轉型發展需要創新,掌舵企業的企業家則更需要創新精神。當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已進入代際傳承階段,年輕一代的創新精神如何關係著民營企業的未來和發展。然而,調查發現,我國大多數家族企業的年輕一代雖然十分了解新知識新技術,但創新精神相對較弱,容易有守成思想。

建議對如何培育和激發企業家創新精神和能力予以高度重視,要通過稅收、財政支持等手段鼓勵企業家的創新;同時,要對企業家進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培訓和實踐鍛鍊,引導他們保持創新進取的企業家品格,既致富思源,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也富而思進,不斷開拓發展。(記者 蘇超)

如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顧行發委員

科研評價莫急功近利

當前,不科學的科研評價體系成為阻礙我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環節,主要表現在多以發表論文數量或項目成果産出為標準,評價急功近利;對科研領域、階段分類籠統,忽視科研多樣性。

建議改變“重量輕質”“重形式輕實質”的考核方式,克服“小、散、雜、低水平重復”等問題,注重科研成果影響力和實際價值,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同時,評價體系要注重發現年輕人的“潛力”,設立多元化晉級晉職、津貼核定標準,營造相對寬鬆的創新氛圍。此外,科研評價要堅持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根據科研的性質、領域制定相適應的分類評價標準體系。其中,科學創新應在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基礎上構建評價標準。(記者 郭牧龍)

重慶武隆縣委書記何平代表

準備迎接大眾旅遊時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範旅遊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通過發展旅遊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是擺在不少地方的發展機遇,面對這樣的機遇,地方政府應當何為?

首先要轉變觀念,現在的旅遊業早已不是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以個人遊、自助遊為主的新旅遊模式,要求我們必須向全域旅遊發展。既然是全域旅遊,就要在全區域內優化配置各類經濟社會資源,包括城市鄉村整體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都要有全新的格局,比如,水利建設不僅要實用還應滿足審美需要,道路不僅要暢通還要實現與景區深度融合。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規範旅遊市場秩序,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呈現出消費常態化趨勢,在基層必須突出綜合執法,打擊市場亂象,為遊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務,著力提升遊客滿意度。(記者 蔣雲龍)

湖北荊門市委書記別必雄代表

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一個地區若沒有大批科研人員的匯聚,沒有創新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創新驅動便只能是無稽之談。然而,人才是稀缺品,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三四線城市,人才引不來、用不好、留不住,因而創新的後勁不足。

為吸引創新人才,三四線城市要學會向教育重鎮“借人才”,以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吸引人才。可以以政府的名義與外地高校簽訂市校合作協議,聘請科技精英和政府科技顧問參與本地科技升級,讓當地企業與高校建立長期的産學研合作關係,借力“外腦”促轉型。另外,人才引進要立足本地優勢産業,與大城市進行差異化競爭。有了人才,還需出臺優於大城市的幫扶政策,讓人才留得住。如荊門出臺了關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成立創新創業服務局,設立創新創業引導基金,起到了良好效果。(記者 程遠州)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賀強委員

科學監管互聯網金融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新不斷,然而,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政府監管不到位、一些人非法集資等諸多問題。如最近的跑路事件不僅給廣大互聯網金融用戶帶來嚴重損失,也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建議政府一方面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風險加強監管,重點打擊那些利用互聯網金融外衣搞龐氏騙局和非法集資的行為。同時,對真正促進普惠金融、有助於創新、創業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進行適度監管,對具體業務要給予一定的彈性和創新空間,防止“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現象的發生。加強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建議政府向芝麻信用等市場化徵信機構開放政府數據,形成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與監管體系的合力。(記者 歐陽潔)

旭陽集團董事長楊雪崗代表

別讓科研成果變“陳果”

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變“陳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應用技術和現實生産力。

為解決這一問題,要完善我國的産學研一體化機制,讓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科技研發和新産品開發前,要做好市場調研,從實際應用出發,使産品更具針對性。可以在研發起點就引入最終用戶,把企業需求作為創新計劃項目的來源,採取項目法人機制運作研發項目,使得研發、生産、經營一體化。在資金方面,要加大研發成果在商業和應用方面的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的多元化。此外,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培育出一批精通科技成果轉化的綜合性人才,使科技創新發揮最大效果。(記者 史自強)

民革山西省委副主委辛琰代表

科技創新缺少金融支撐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關鍵因素是資金。目前,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的系統性政策已經比較完善,而有關科技創新的科技金融政策和體系尚不完備。這一點在許多地區已成為創新創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特別是在中西部等不發達地區和三線、四線城市以下地區。

建議加大佔據金融主體地位的各國有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改革,創新金融産品,支持創新創業和産業轉型升級。完善和出臺系統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推動和指導全國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加強國家層面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建設的佈局,對中西部等不發達地區給予政策和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的傾斜,確保在創新發展大潮中,中西部和欠發達地區不再落伍。(記者 趙兵)

福建福州市長楊益民代表

新機制激發新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本屆政府連續四年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創新作了明確要求,體現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我國創新的土壤仍不厚實,不少企業對創新的投入還不充分,我國原創性的技術仍然缺乏,這些都制約著我國轉型升級潛力的進一步釋放。

建議全面實施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同時,要繼續加快打造一批創新基地、創客空間,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記者 鐘自煒)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長馬蔚華委員

用好政府引導基金

政府引導基金是增加創業投資資本供給,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實現了井噴式增長,但問題也隨之凸顯。如資金來源缺少持續性、管理缺少統籌和協同、審批程序繁瑣、投資限制條件較多等。

建議加強政府引導基金的頂層設計,支持探索多種引導基金運作模式,結合國家、地方産業佈局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適時調整和明確不同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領域;克服當前政府引導基金多而散,支持對象重疊的局面,推動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尤其是要發揮中央層面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基金的市場化運行機制,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實現政府引導基金考核激勵機制的市場化,將政府引導基金納入公共財政考核評價體系,對於參股設立的子基金所投資企業上市的,政府引導基金按比例所持股權可豁免國有股轉持義務。(記者 歐陽潔)

新疆油田重油開發公司哈麗丹·阿不都卡德爾代表

用創新引領能源發展

近兩年,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國內石油資源開發供給不平衡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石油資源開發,特別是新疆地區各油田的投入成本逐步升高,産量和銷售利潤越來越低。

創新離不開人才培養。在油田工作的一線工人,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對生産銷售有著深刻感受,應該作為企業的內生動力源來挖掘培養。一方面,要總結基層業務骨幹的實踐經驗,對創新做法積極宣傳;另一方面,要加強我國各省市能源企業之間的創新人才業務交流,讓創新發展成為能源産業“十三五”期間的導向理念。(記者 楊遠帆)

如何形成發展新動能

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委員

産業與金融深度融合

當前,我國出現了工業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競爭力下降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産業資本的不足,産業部門和金融部門兩條線管理的方式也讓一些企業融資難,制約了其創新發展。

為了釋放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議實施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促進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國家可以讓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通過相互持股的方式進行融合,如鼓勵一些裝備製造業企業持有一些金融企業的股份。同時,對當前金融機構的高收入進行二次分配,可以讓金融機構拿出一部分利潤對裝備製造業企業的貸款進行貼息。(記者 張騰揚)

山西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代表

創新改變一煤獨大

朔州“一煤獨大”的産業結構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經濟形態,已經成為制約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缺乏多元支撐,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不足,社會事業欠賬較多。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成為這個資源型城市走出困境的迫切要求。

以創新為理念引領,就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觀念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激發全社會創新和創造潛能。加快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催生新業態;推動産業創新,形成“新技術新産品不斷涌現、新業態新産業競相迸發”的發展格局;加快企業創新,完善政策、機制和措施,激發企業創造活力;加快開放創新,推動産品産能走出去,主動承接産業轉移。(記者 劉鑫焱)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委員

綠色能源應享受綠色通道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理應優先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卻在一些地方“靠後站”甚至“靠邊站”。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無可操作的具體辦法,二是缺少有效的懲罰措施。

建議國家在強化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收購的基礎上,建立“綠色電力證書”和“綠色電價”兩個機制。同時,國家應明確電網應承擔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的主體責任,並承擔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統計和分攤可再生能源棄發電量、充分挖掘系統調峰潛力、加強輸電通道建設等責任。此外,國家可以允許並鼓勵願意為清潔電力多支付一些費用的用戶自願選擇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並通過制定相應的制度,保證用戶多支付的費用被真正用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記者 郝迎燦)

甘肅靖遠煤電助理工程師呂惠嬙代表

創新驅動煤企升級

從我國能源資源賦存特點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形勢分析,在今後較長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還難以改變。但煤炭增長方式粗放、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效率低、污染嚴重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推進煤炭生産轉型升級,是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

建議制定相關財稅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淘汰落後、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産工藝,加大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産品,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開發利用率。(記者 曹樹林、馬劍)

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代表

化粧品安全評價應升級

由於仍在採用動物試驗進行安全評價,我國化粧品在國際市場遇冷。應加快推進我國化粧品的動物替代相關研究。隨著歐美國家建立統一的化學品管理體系,並收集了完整的原料數據,基於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來。我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化粧品市場,但由於技術支撐能力不足,基於動物試驗的安全評價仍然普遍,這與國際社會共識相悖。

建議加快完善化粧品技術支撐機構建設,組建專門機構推動化粧品替代毒理學方法研究與驗證體系的建設。同時將化粧品動物替代試驗方法的研究應用列入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組織解決我國試驗材料可及性等問題,推進替代試驗方法在化粧品安全評價方面的應用。(記者 倪光輝)

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程萍委員

科技創新助力農業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以及農業高科技的應用推廣,仍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農業科研資源缺乏有效整合;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尚未形成。

建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在創新資源集聚的地方,創建涉農高科技創新基地,力爭在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制定推動農業高科技産業化發展的優惠政策,包括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探索開展農業高科技項目使用農村建設用地的試驗等。(記者 朱少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