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用創新激活分享經濟

2016-03-16 07:4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分享經濟的最大特徵,是將社會閒置的“碳元素”優化組合成“鑽石”,而非“煤球”

今年兩會,“分享經濟”火了。當許多人還未搞清如何定義時,“分享經濟”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完成首次亮相,引發代表委員熱烈討論,成為激蕩“創時代”的高頻詞。而新詞變熱詞的背後,恰是經濟社會發展火熱實踐的推動。

實際上,分享經濟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百姓生活。比如,足不出戶,就可等待神州專車上門來接;點擊在線短租,就可棄住高價酒店而選住高性價比的民居;勞累一天,在家就可呼叫廚師上門做菜……這些“分享經濟”的體驗,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分享經濟激活“新興消費”之餘,還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理念:“先求所有、再求所用”漸成傳統,“閒置就是浪費、只求所用不求所有”正在形成,所有權被使用權代替、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代替的節約型消費社會悄然而至。

不可否認,“分享經濟”的潮涌,離不開企業創新力量的推動。正如神州專車盤活租賃公司車輛、京東到家的“眾包物流”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分享經濟”的最大特徵是通過激活社會存量資源來促進經濟發展,完全顛覆了以往依靠不斷投入刺激經濟增長的傳統思路。企業創新正是以此為切口,將社會閒置的“碳元素”通過優化組合變成“鑽石”,而非“煤球”。可以説,創新的力量喚醒了一個規模約為19560億元、參與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的中國分享經濟市場。

當然,創新的業態需要創新的制度呵護。要看到,分享經濟調動的沉睡資源,往往分散在社會各個領域和角落,頭上都戴著傳統地域、行業的管理“緊箍”。要想讓這些寶貴的資源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循環中,就必須打破固化的管理體制束縛及其衍生出來的利益藩籬。並且,在助推分享經濟“起航”的同時,政府部門還得為其劃定明晰的“航道”。如何保證消費者的隱私與安全,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如何在行業低門檻上加裝“保險扣”……這一切都需要在實踐中作出回答。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作為傳統經濟的“攪局者”,分享經濟打開了增加百姓福祉的另一種可能。對於消費者與政府、供應商與平臺來説,共同做大分享空間,促進社會的整體創新能力、生産能力、社會總福利的增加,也許正是“風口”開啟的最大意義。(孔方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