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修復信貸環境 添了發展後勁
——江西創新金融供給基層觀察

2016-03-17 10: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3月17日電(記者余孝忠、李興文、余賢紅)連日來,江西余幹縣瑞洪鎮南墩村的種糧大戶張向斌,帶著一二十個人修溝補渠,準備春耕。

7年前,因為親戚以張向斌的名義借貸未還,20來歲的張向斌留下不良信用記錄。去年4月,他在還清2萬元欠款後,第一次從當地農信社獲得了10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

這筆錢讓他添置收割機、新建曬谷場的想法很快得以實現。去年他種田180多畝、收入近20萬元。“如果沒有農信社推出小額信用農貸,我是不可能貸到款的。”張向斌説。

余幹縣地處鄱陽湖畔,素有“魚米之鄉”美稱,屬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據了解,因為種種原因,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農戶在當地並非個別。

中國人民銀行余幹縣支行行長朱偉健説,受信用環境不良影響,前些年,一方面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逐年萎縮,另一方面農戶借貸需求旺盛卻信貸無門。

余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劉武漢説,如何重建銀農互信,修復信貸環境,增添發展後勁,成為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必須直面的問題。

去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余幹縣支行、余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以“百福·小額信用農貸通”信貸産品為載體的金融創新在當地破冰試水。

朱偉健把這一做法概括為“新老劃斷”“扣三加二”:對因各種原因造成不良信用記錄者,只要主動簽訂、兌現還款計劃,可進行重新評級授信,隨借隨還;但因過去失信該扣的分要扣,主動還貸該加的分要加。張向斌因不良信用記錄被扣3分,又因主動還貸獲加2分。

這一金融供給創新,一舉解開了困擾銀農雙方的難題,受到農戶的普遍歡迎。到今年2月底,余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小額信用農貸,累計發放貸款近2億元,惠及農戶4285戶。

今年,張向斌不僅多承包了60畝水田,還準備興建一處烘乾房。“以前是小打小鬧,只能掙小錢;如今有了信用貸款,我就能做大!”嘗到信用“甜頭”的張向斌,還動員身邊的人積極還款,多位村民在他的帶動下主動還貸。

“讓農民歸還了小錢、借到了大錢、掙到了新錢。”瑞洪鎮南墩村村支書張智貴説。去年“百富·小額信用農貸通”給南墩村農戶放貸近千萬元,幫助30多戶種養大戶緩解了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余幹縣大力開展“誠信余幹”信用建設,著力營造“講信用為榮、不講信用為恥”的社會氛圍。一年來,全縣農戶按期還款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百福·小額信用農貸通”收息率達100%,沒有發生一起逾期違約貸款。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江西省農村信用聯社副主任劉偉説,在經濟新常態下和脫貧攻堅決勝期,余幹縣創新金融供給,修復信貸環境,增添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後勁,激發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

今年,江西省聯社將在全省推廣這一做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