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機制 新實踐 新平臺--三大關鍵詞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

2016-03-17 14: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記者郝亞琳、潘潔)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首次領導人會議將於23日在海南三亞舉行。這是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根據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也是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平臺。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機制將全面提升沿岸國家務實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促進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為區域合作和地區一體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推進周邊外交新機制

“中南半島各國深化合作的需求巨大,但現有主要合作機制面臨著一些困難和障礙。周邊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能夠發揮作用、加大力度支持它們發展。”雲南省社科院緬甸研究所副所長雷著寧説。

從2014年提出倡議至今,瀾湄合作已舉行了三次高官會、三次工作組會和一次外長會。去年11月舉行的首次外長會上,各方宣佈啟動瀾湄合作進程,一致同意加強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重點領域合作。

本次三亞會議將在領導人層面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規劃瀾湄合作未來,推出一批重大合作倡議與成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錶示,與本地區其他區域合作機制相比,瀾湄合作機制還涵蓋了政治安全和社會人文,內容更加廣泛。而且這一機制由各國政府主導,建立了完善的架構,體現出強烈的合作意願,此次“升級”到領導人會議後,會更加強化這一機制的務實性和執行力。

構建命運共同體新實踐

“‘同飲一江水’是瀾湄沿岸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具體而生動的描述。中國的發展為其他國家帶來了機遇,共同發展與繁榮也有利於中國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雷著寧説。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瀾湄合作提出的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等五個優先合作方向契合地區發展實際,銜接各方需求,務實且潛力巨大。

“這五個方向抓住了地區發展的‘要害’。湄公河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水平普遍比較落後。中國的經驗、技術和資金優勢將使它們獲益,雙方的合作也有利於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産能‘走出去’。”陳鳳英説。

雷著寧認為,農業是中南半島各國的主要産業,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業發展與扶貧開發密切相關。雲南和廣西農業資源多,扶貧開發經驗豐富。雙方在農業育種、農機農技推廣等方面合作空間廣闊。

目前,瀾湄國家已經在互聯互通、跨境經濟、執法安全等合作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

曼昆公路全線貫通,中老鐵路奠基,中泰鐵路啟動……

中國投資建設的越南龍江工業園、老撾賽色塔工業開發區等已成為瀾湄跨境經濟合作的示範項目……

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連續開展了43次……

就在兩天前,為幫助下游國家應對旱情,中國決定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

瀾湄合作機制也已有78個早期收穫項目。本次領導人會議上還將推出一批重大合作倡議與成果,為瀾湄合作提供政治指導和強勁動力。

“瀾湄國家合作基礎好,合作願望強烈,有望産出實質性成果,為中國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提供有益經驗。”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盧光盛説。

促進區域合作新平臺

雷著寧説,在區域合作的大框架下,根據部分地域的共同特點,進一步細分合作地域,建立次區域合作機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選擇在合作基礎較好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地區進一步深化合作,有助於提升合作效率,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動中國與東盟其它國家深化合作,最終促進區域一體化。”他説。

此前,外交部長王毅曾表示,瀾湄合作進程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這一合作機制將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AMBDC)等既有次區域合作機制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並行發展,相輔相成。

瀾湄合作提出的三大重點合作領域,也全面對接東盟共同體建設三大支柱,將為中國-東盟合作增添新內涵。

“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是東盟共同體建設的目標之一。除泰國外的湄公河國家都是東盟內部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瀾湄合作將推動它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地區一體化進程。”盧光盛説。

陳鳳英認為,瀾湄合作機制也為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開發機構間合作提供了機遇。

“這一地區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各方完全可以在大項目上開展合作。在瀾湄合作機制下,中國也可以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借助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平臺和資源,為區域合作作出更大貢獻。”陳鳳英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