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又一重要平臺”
——專家解讀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成果

2016-03-24 18: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崔文毅、臧曉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23日在海南三亞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與會國家領導人圍繞“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主題,共商瀾湄合作發展大計。會議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産能合作聯合聲明》兩份重要文件,取得積極成果。

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的成功舉行,宣告瀾湄合作機制的誕生,這對於密切瀾湄流域國家間關係、充實中國-東盟合作具有歷史性意義,成為中國致力於同周邊國家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又一重要平臺。

新起點: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

陽春三月,在美麗的海濱城市三亞,中國、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六國領導人從身著各國民族服裝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盛滿瀾滄江-湄公河水的竹筒,共同將水注入啟動臺水槽,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説,瀾湄合作機制從倡議變成現實,一步一個腳印,有助於將沿岸國家的共同需求轉化成共同前進、發展的動力。

從2014年11月倡議提出至今,僅僅一年多時間,瀾湄合作已舉行一次領導人會議、一次外長會、三次高官會和三次工作組會。

“瀾湄合作機制體現了區域內國家共同發展與合作的強烈願望,此次‘升級’到領導人會議後,會更加強化這一機制的執行力和務實性。”雲南省社科院緬甸研究所副所長雷著寧説。

在三亞宣言中,六國一致認為瀾湄合作將在“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的架構下,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項目為本的模式運作,旨在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樹立以合作共贏為特徵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

專家表示,舉辦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具有里程碑意義,體現了流域各國的共同期待,對六國的合作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新典範:促進次區域合作和南南合作

在首次領導人會議上,六國領導人表示要把發展作為貫穿瀾湄合作始終的優先目標,把經濟互補性轉化為發展互助力。各方確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和農業減貧為五個優先方向。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為各國人民提供公共産品,其産生的社會效益不可低估。”雷著寧説。

在三亞宣言中,有20多項具體的務實合作措施,在産能合作聯合聲明中,電力、電網、汽車、冶金、建材、配套工業等領域合作也被放在優先位置。

此外,中老、中泰鐵路,中緬陸水聯運等大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建立瀾湄邊境地區經濟區和産業園區、投資區和交通網也在探討中。

“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推進整個中南半島的經濟格局。”雷著寧説,老撾、緬甸、越南、中國雲南都有大塊山地,修公路、造鐵路可以促進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建造陸地上的經濟走廊。同時,可以在交通幹線沿線佈局工業園區,實現貿易創造、貿易轉移。

陳鳳英説,瀾湄合作機制是開放包容的,同其他次區域合作機制並行不悖,順應東盟一體化進程,是現有區域合作機制有益補充,將更加廣泛地惠及次區域國家和各國人民,成為南南合作的新典範。

新願景: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近期,中方對瀾湄下游應急補水,出席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的外國領導人對此表示感謝。專家認為,這不僅是中國睦鄰友好政策的具體體現,也體現了瀾湄合作將為各成員國帶來福祉。

目前,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均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雷著寧認為,流域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是天然的合作夥伴和友好鄰邦,可以在地區和國際機制中加強多邊協調,共同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在三亞宣言中,與會各方鼓勵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瀾湄合作活動和項目及包括《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在內的湄公河國家相關發展規劃之間的對接。據了解,中國已同多個湄公河國家簽署或正在商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願加強同各國的發展戰略對接。

在陳鳳英看來,瀾湄合作機制已經建立且合作領域相對集中,各國更容易達成共識,實現共同發展目標。

雷著寧用“更全面、更豐富”來形容瀾湄合作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將推動區域各國加強全方位合作,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為在更廣範圍內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